• 首页
  • >
  • 文物动态
  • >
  • 浙江文物
  • >
  • 综合新闻
  • 精准落实新文物保护法 凝聚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合力
    发布时间:2025-07-04 来源:绍兴日报

    自今年3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以下简称新文保法)正式施行以来,滨海新区迅速响应,以“理论培训筑基、基层实践赋能”为驱动,通过专题宣讲、实地指导、精准普法等多元举措,推动新法入脑入心,凝聚起全社会共同守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强大合力。

    日前,一场干货满满的专题培训会在滨海新区管委会“滨海大学堂”举行。滨海新区社会工作局特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文物处相关负责人作“文物保护和新文保法学习”主题宣讲,来自新区各部门、街道的100余名分管及条线负责人齐聚一堂。培训会上,主讲人结合文物保护典型案例,对新法修订背景、核心条款及执行要点进行深度解读,为新区各级干部精准把握法律精神、高效落实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专业指引。“这次培训让我对文物保护的法律责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后续开展工作更有底气了。”一位参训干部感慨道。

    理论学习与基层实践同频共振。滨海新区同步启动“送法下基层”行动,滨海新区社会工作局组织文化执法人员深入各街道一线,为街道文保人员开展“面对面”普法宣讲,并发放200余册《绍兴滨海新区文物保护宣传手册》,不断夯实普法基础。此外,执法人员还与文保员、村民一同踏勘文物点位,手把手演示日常巡查要点。在沥海街道二渡村,执法人员来到张立泉革命烈士墓,将抽象的法律条文转化为碑刻保护示范、历史故事讲解等鲜活内容。

    “此次文保法修订,将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文物保护利用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新增地上文物‘先调查、后建设’、地下文物‘先考古、后出让’的保护前置机制,设立地下文物埋藏区和水下文物保护区制度,并加大对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力度。这些创新性条款为文物保护装上了‘法治铠甲’,构建起更严密的保护体系。”滨海新区社会工作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守护文物就是守护城市的根与魂。”滨海新区社会工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文保法宣传贯彻,通过定期举办业务培训、建立街道文物保护联络员机制等方式,不断充实专业人才队伍。同时强化执法监管与日常巡查,推动文物保护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为传承滨海新区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持久动力。见习记者 朱灵斐 通讯员 陈世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