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2025丝绸之路周”主场活动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开幕。该活动由国家文物局、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浙江省文物局和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承办,中国丝绸博物馆执行承办。
本届“丝绸之路周”主题为“丝连古今 路通山海”,特邀内蒙古自治区为主宾省(区),巴西为主宾国。
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乔云飞,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承,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包献华,巴西驻上海总领事馆副总领事卢卡斯·利马,世界文化协会会长吕克·罗什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司长刘洋,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冀晓青,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袁永,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局长曹建恩,浙江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来颖杰,浙江省委宣传部部务会议成员、省新闻办公室新闻发言人骆莉莉,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局长朱海闵,浙江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党组成员、浙江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专职副会长邢绘东,福建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傅柒生,意大利驻沪文化处处长弗朗切斯科·达仁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项目代表塔拉·戈尔卡,以及巴西移民博物馆馆长亚历桑德拉·德阿尔梅达·桑托斯、德国国际科学与工程院院士伯恩哈德·穆勒、马兰戈尼时尚学院意大利校区校长保罗·梅洛尼等领导和代表出席,中外嘉宾约150人参加了开幕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土耳其文化和旅游部、乌兹别克斯坦国家应用艺术与手工艺历史博物馆、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赤峰博物院、内蒙古博物院和鄂尔多斯市博物馆等20家国内外单位和文博机构的领导及知名专家、学者为“2025丝绸之路周”开幕式发来视频祝贺。
开幕式上,大家观看了“2025丝绸之路周”媒体推广片和主宾国系列活动介绍片,中外嘉宾共同启动“国丝海外展厅”项目。现场发布了《2024年度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年报》,推出四大板块的“十大榜单”,为丝绸之路文化遗产领域研究提供新范本。
“2025丝绸之路周”主题大展“碧色万里——10-12世纪的草原丝绸之路”现场启幕。展览通过辽上京遗址等地出土的精美历史文物和多媒体展示手段,展现草原丝绸之路上多元文化的融合与碰撞,阐释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展品200余件,其中一级文物60余件。
当天上午,“荟萃:多元融合的巴西摄影展”揭幕,该展摄影作品由巴西摄影师克劳迪娅·丰塔纳(Claudia Fontana)创作,利用季节时令的不同变化和城市建筑的轮廓线条,呈现巴西的城市霓虹与都市风景。
当晚,还举行了“内蒙古之夜”暨丝绸之路数字博物馆“草原丝绸之路”主题策展推介颁奖典礼,公布获奖名单并进行颁奖,同时结合主宾省和主题展览推出精彩文艺节目。
时间:7月11日至10月20日
地点:中国丝绸博物馆·时装馆
内容:公元10-12世纪,草原丝绸之路在辽朝的经营下愈发畅通繁荣,辽朝通过草原丝绸之路与东亚、中亚、西亚等地进行频繁的商贸来往,促进了欧亚大陆间的深度交流。本次展览将通过辽上京遗址、辽中京遗址、耶律羽之墓、陈国公主墓、吐尔基山墓等出土的精美历史文物和多媒体展示手段,再现伊斯兰玻璃、突厥折肩罐、西域琥珀、吴越秘色瓷等辽代遗珍,全方位呈现草原丝绸之路上多元文化的融合与碰撞,阐释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时间:7月11日至10月20日
地点:中国丝绸博物馆·时装馆户外连廊
内容:摄影展呈现了巴西的城市霓虹与都市风景。摄影师克劳迪娅·丰塔纳(Claudia Fontana)巧妙利用季节时令,融合建筑的轮廓线条,将城市建筑的凌厉锋芒消解在她的细腻视角中,为观众带来全新解读。
时间:7月11日至7月13日
地点:杭州·玉皇山庄
内容:研讨会以“守护丝路文明:博物馆对话文化遗产”为主题,以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为核心议题,结合《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年报》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邀请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德国国际科学与工程院等国际组织,以及来自亚洲、欧洲、美洲多国的博物馆专家与科研机构代表,围绕丝绸之路遗产的保护、传播与博物馆的未来使命开展深入交流与探讨。
时间:7月9日至7月12日
地点:中国丝绸博物馆·新猷资料馆
内容:“非遗即时尚”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携手文化遗产和时尚领域的重要合作伙伴共同启动一项为期两年的能力建设项目(2025-2026年)。中国丝绸博物馆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办第一期培训班,让学员在非遗实践中理解伦理原则、尊重社区文化,构建合作共享机制,用“讲故事”方式传播非遗。
时间:7月10日至7月12日
地点:杭州
内容:中国博物馆协会“丝绸之路”沿线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以守正创新、学术引领为宗旨,推动丝路文化交流与合作,在文物收藏、遗产保护、展览研究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2025年7月,专委会将在杭州举办年会暨“博物馆视角下的丝路文明互鉴”学术研讨会,深入探讨丝路文化研究与创新。
时间:2025年10月底11月初至2026年2月
地点:巴西移民博物馆(圣保罗市)
内容:展览为期近5个月(145天),将展出122件(组)文物和当代丝绸艺术品,其中文物展品22件(组),全方位展现中国丝绸文化魅力。该展览入选首批国家文物局“文明桥梁计划——文物出境展览精品”储备项目。
时间:2025年10月底11月初至2026年11月
地点:哈罗尔多·阿尔瓦伦加文化中心(伊瓜苏市)
内容:伊瓜苏是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城市联盟成员,中国丝绸博物馆与伊瓜苏市政府合作,共建“国丝海外展厅”,2025年举办“丝路绮粲:中国丝绸艺术展”。
时间:2025年10月底11月初
地点:巴西移民博物馆、哈罗尔多·阿尔瓦伦加文化中心
内容:中国蚕桑丝织技艺是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中国丝绸博物馆是该非遗项目传承保护牵头单位,依托“蚕桑丝织技艺联盟”,2024年推出“陌桑中国:蚕桑丝织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相继在贝尔格莱德移中国文化中心、法国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等地举办。2025年将在圣保罗、伊瓜苏两地举办。
时间:2025年10月底11月初
地点:伊瓜苏市
内容:以中国丝绸博物馆三件馆藏珍贵文物(唐红地翼马纹锦、南宋如意山茶花暗花罗、辽莲塘双雁纹刺绣)为灵感来源,中国和巴西设计师共同开展创新设计,用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将设计稿转化成实物作品。
时间:2025年10月底11月初
地点:圣保罗市
内容:会议汇聚顶尖学者、专家与从业者,围绕博物馆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创新利用中的作用展开研讨,探索通过资源整合、数字化转型及公众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丝连古今,路通山海。“2025丝绸之路周”将持续发力,联动丝路沿线国家和国内外文博机构,共同见证“草原丝路”与“海上丝路”跨越时空的奇妙交汇,推进丝路精神古今相连、中外相通,为搭建起文明互鉴、合作共赢的友好桥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持久强劲的文化力量。
近年来,在“丝绸之路周”引领效应的持续推动下,中国丝绸博物馆各项事业发展突破推进,国际影响力有效提升,交流合作层次不断攀升,掀起丝路文化全球传播声浪,5届活动相关报道在海内外社交媒体平台阅读量超10亿次。近日,丝绸之路周通过了国际博协可持续发展实践奖初选,该奖项该是首个表彰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示范性创新实践的国际奖项,也是国际博协首次面向全体会员颁发的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