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 文物动态
  • >
  • 浙江文物
  • >
  • 综合新闻
  • “四普”新发现|瓯海发现一座清代石桥
    发布时间:2025-04-16 来源:温州日报

    1_1305496_b.jpg

    静卧于河面的迴龙桥见证着南白象的变迁。 图片由瓯海文物普查组提供

    记者从瓯海区文旅部门获悉,该区在第四次文物普查中不时有新发现。近日,在深入南白象街道霞坊村时,一座隐匿于岁月长河中的石桥——迴龙桥,被认定为修建于清代。

    迴龙桥是一座单跨石板桥,桥台由规整的条石砌筑,桥面板原本有六根,其中两根因岁月侵蚀、人为损坏等原因,已被村民用水泥板替换。经测量,南引桥长3.1米,桥面宽4.2米;北引桥长3.7米,桥面宽1.96米。

    瓯海区文物普查组在勘察时发现,桥面板南侧阴刻着楷书“迴龙桥”三个大字,虽历经风雨,却依然清晰可辨。北侧记载“清咸丰玖年本里封员叶永娘率男孙重建”的字样,由此确认该桥重建于1859年,属清代晚期遗存。

    现场勘察显示,迴龙桥历经多次修缮,部分构件和基础经后人补砌,虽因村民自发维修时用材粗糙,局部风貌受到影响,但整体仍保留清代浙南水乡石梁桥的典型特征。

    霞坊村村民叶云文告诉记者,这座桥旁边五条河环绕一个土墩,“迴龙”这个桥名源于当地“五龙戏珠”的地理格局,“古人取桥名,是蕴含大智慧的。”他认为,这一发现或许能为解读地方民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提供线索。文物普查专家也指出,迴龙桥作为古代桥梁技术的实物见证,其建筑工艺和历史信息,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目前,瓯海区正加大对新增文物的勘察保护力度,计划通过科学修复与活化利用,让迴龙桥重现昔日风采,延续其文化生命。瓯海区文旅部门表示,将联合社会力量完善文物保护体系,让迴龙桥等文化遗产成为“可触可感的精神家园”。(记者 洪越风 瓯海融媒记者 陈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