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宁波市鄞州区四普办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在东钱湖畔找到了与史浩、余有丁两位“宰相”有关的“宝陀洞天”遗存。
新发现的宝陀洞天
据《东钱湖志》记载,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南宋丞相史浩曾在东钱湖畔创建月波楼,“叠石为岩,为宝陀洞天”。史浩还曾留下“十字港通霞屿寺,二灵山对月波楼”的吟诵东钱湖名句,至今仍被广泛引用。
洞尾部拱券上的卷草纹
“叠石为岩”的耳洞
明代万历年间,内阁大学士、户部尚书余有丁买下月波寺旧址,历经数年,精心设计打造“五柳山庄”,得御书“名山洞府”,并被赐以建坊。
图为《东钱湖志》相关记载
李邺嗣《甬上耆旧诗》中记载,“(余有丁)买山东湖中,薙草得一古洞口,以杖叩之,音铿然,为爇火入洞,则讶然乳四垂,千年伏翼,触烟而出。”
关于余有丁到访宝陀洞天的描述
其中“讶然乳四垂”云云,形容的俨然便是宝陀洞天洞顶部分砖块故意突出券顶,下悬半块,这一独特的构造形式。可见,余有丁在东钱湖畔选址造园亦受该洞启发。
东钱湖隐学山上的余有丁墓道,今为国保单位
鄞州区文保中心相关专家表示,建于宋代的宝陀洞天景观,历史人文内涵丰富,从目前的遗留结构看,宝陀洞天为志书记载“叠石为岩”四个字做了生动注解,不仅是南宋时期人工造洞的实例,在全国范围内也绝少遗存,为研究宋代园林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对于其现场状况,此前从未有详实正确的记录,本次调查弥补了此前缺憾,是鄞州区“四普”工作一处亮眼的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