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 公共服务
  • >
  • 专题工作
  • >
  • 浙江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
  • >
  • 动态报道【已归档】
  • 宁波市“四普”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复核文物8043处 新发现文物点314处
    发布时间:2025-02-26 来源:宁波日报

    4fccf75c-5c96-4198-ac0b-6c4d2d0fa8fe.jpg

    鄞州区发现沙孟海早期书迹。(黄银凤 孙宇航 摄)

    昨天,记者从宁波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获悉,从去年5月开始,我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以下简称“四普”)进入实地调查阶段。经过近10个月的努力,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截至目前,已完成8043处“三普”文物的现场复核,新发现文物点314处。这些“新发现”,勾勒出宁波源远流长、底蕴深厚、丰富多元的历史文化画卷。

    宁波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已成功跻身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行列,遗产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跻身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前列,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责任重大。

    文物普查是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是文物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参与部门多、涉及范围广。

    宁波市“四普”工作开展以来,我市资规部门提供数据底图,确保了精准定位,我市住建部门提供名镇名村和历史建筑等的数据资料,我市商务、水利等部门分别提供行业内遗产名单,丰富了线索来源。

    目前,全市组建了24支普查队伍,共278名队员。他们得到了普查工作指导专家组的业务指导,分阶段、分层次参与业务培训班,普查业务能力不断提升。

    实地调查近10个月来,普查队员克服高温酷暑、台风暴雨和严寒天气,带着RTK测绘设备、相机、卷尺、测距仪等,跋山涉水,深入田间乡舍、街头巷尾,普查复核范围涵盖地上、地下、水下,涉及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六大类63个细分类别,全面掌握文物现状信息。

    据悉,我市“四普”工作将于2026年6月结束。接下来,我市将从专项调查、重点排查、行业联动三方面着手,扎实推进“四普”工作。

    我市将深入梳理“三普”以来日常文物保护工作、基本建设考古,以及革命文物、石窟寺、名人故居等专项调查中发现的文物线索,积极谋划符合地域特点和实际情况的专项调查研究。今年5月底前完成海防遗迹、水利遗产等专项调查。聚焦名城、名镇、名村开展重点排查,确保每一处有价值的建筑、遗址等都能及时被发现和保护。协同住建、水利、交通、教育等部门,深入排查行业遗产,将其转化为文物普查新动能。(记者黄银凤 顾嘉懿 通讯员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