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 文物动态
  • >
  • 浙江文物
  • >
  • 考古发现
  • 浙江仙居县下汤新石器时代遗址入选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发布时间:2025-02-20 来源:浙江发布

    “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2月19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上揭晓,6个项目入选,其中,榜上有名。具体名单

    微信图片_20250220085733.jpg

    1.png

    下汤遗址位于仙居县横溪镇下汤村,四面环山,东西邻水,南面约2公里为浙江第三大河灵江的上游永安溪。

    遗址坐落在盆地中央一处台地上,高出周边农田1~2米,文化层堆积厚达2.5米,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

    2.jpg

    标★处为下汤遗址

    下汤遗址发现于1984年,是最早发现的上山文化遗址,是远古中华最早出现的定居村落之一,是我国早期农业社会和早期村落形态的“化石” 。1989年,被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2018年起,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正式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

    3.jpg

    遗址中心地层剖面

    历年的工作表明,下汤遗址包含上山文化、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好川文化四个阶段,以上山文化遗存为主。

    遗址存在内外两重环壕,内环壕形成于上山文化时期,沿用至跨湖桥文化时期,外环壕为好川文化时期,环壕南部未闭合,推测此处可能存在通道。

    4.jpg

    下汤遗址上山文化聚落复原示意图

    5.jpg

    下汤遗址出土器物

    发掘重点揭露了上山文化中、晚期聚落的布局与演变。遗址中西部为相对独立的自然黄土台地,中心台地上发现有房址、食物加工场、沟渠、沟槽、道路等,晚期则演变为红烧土“广场”;中心台地的外围围绕着十余座上山文化时期人工堆筑的土台。土台上发现有房址、灰坑、器物坑、墓葬等遗迹。以上发现初步呈现了万年下汤远古村落的图景。

    6.jpg

    北部土台及器物坑

    下汤遗址下的生黄土中发现了距今2.7万年和4万年的野生稻,遗址具有连续的考古学文化,经历了从稻作农业起源阶段到新石器晚期农业高度发达的整个发展历程,为复原稻作农业起源全过程提供了重要资料。

    下汤遗址是目前已发掘的上山文化遗址群,乃至中国新石器时代万年早期遗址中聚落要素最为完备、结构最为清晰、内涵最为丰富的定居村落,反映了万年前后稻作农业聚落完整、丰富的人类行为,为中国早期稻作农业社会的形成研究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案例,是中华文明一万年起步的重要实证。

    内容综合自新华视点、仙居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