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 文物动态
  • >
  • 浙江文物
  • >
  • 综合新闻
  • 良渚遗址首次进入历史教材正文 列入中考“必考”知识点
    发布时间:2024-09-04 来源:余杭时报

    240902110822506751.jpg

    王一也/摄

    秋季新学期,全国初中启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历史统编教材。其中,良渚遗址首次以课文形式被编入全国统编、人民教育出版社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列入中考“必考”知识点。

    上一版历史教科书把良渚遗址列入“知识拓展”内容,这次改版相关内容被正式编入课文。在新版七年级上册的《中国历史》中,有3处出现良渚,其中2篇是正式的课文。

    良渚古城遗址内容主要安排在第一单元的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其中具体介绍了良渚古城遗址的时间、地点、组织结构、随葬品等,还附有5张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玉器及神人兽面纹线描图;第21课《从考古发现看中华文明的起源》,也讲到了良渚的反山考古;第三个地方是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写了“良渚古城的出现,代表着中国最早的早期国家文明的出现”。

    据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编辑室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新教材修订中,编委会和编修组根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最新成果,将良渚古城遗址内容从课后《知识拓展》栏目移入了正文第二目,并相应更新了相关内容表述和文物图片。为了确保课文中文物图片的权威性、代表性和清晰度,他们还专门请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了这些文物照片。

    除了良渚古城,《中国历史》教材编修还将陶寺古城、牛河梁遗址等在内的代表性考古发现编入教材的正文和《相关史事》栏目中,旨在充分体现中华文明探源工作的重大考古研究成果,实证距今5000年左右,长江、黄河和西辽河流域都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早期文明。

    2007年,随着良渚古城的发现,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与人民教育出版社等有关方面联系,在2008年《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有关章节中,加入“在长江下游的浙江良渚遗址中,出土了许多象征权力的玉器”的文字表述,并刊用了“玉琮”图片,实现了良渚文化进入教科书的“零突破”。

    2019年9月1日起,全国统编、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科书在全国使用,良渚遗址以整整一页的篇幅列入教科书(170万年的历史共106页,良渚占一页),并附录了良渚古城遗址结构图,增加“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的描述。此外,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的《历史》(高中版)和高中数学(第一册)也编入了良渚遗址的内容。

    多年来,全国中学生在课堂上了解我们伟大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的起源,这标志着“良渚遗址的考古研究‘改写了中国历史’”,而“杭州市余杭区”这个“中华五千年文明圣地”也伴随着良渚遗址进入教科书而声名远扬。

    良渚遗址入编国家统编历史教科书,跟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一样,是余杭也是杭州、浙江甚至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对于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脉具有深远意义。

    (记者 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