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0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浙江工作后下基层调研的第一站就来到了嘉兴,指出“嘉兴是一块风水宝地,人杰地灵,历史文化和革命文化源远流长”。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这座文化名城带着7000年前马家浜文化的印记,静卧在2500年运河文化的怀抱里,巍立1700多年的子城诉说着建城的故事。
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能满足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还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多年来,嘉兴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促进这些沉淀的嘉禾历史文化基因“活”起来。
禾城文化复兴中的悠悠人大情
一部江南史,半部入禾城。
如今,来到嘉兴,可以沿着新时代“重走一大路”红色旅游线,追忆峥嵘岁月;在马家浜考古遗址公园跨越时空,触摸史前文化;走进子城遗址公园寻根城市记忆,眺望中轴线;漫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打卡乌镇、西塘、濮院等古镇;在春波门城墙下,探寻古城基本格局;参观南门梅湾片区名人故居,感受大家风范……
文化,是城市的根和魂。2020年10月1日,嘉兴正式实施《禾城文化复兴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将嘉兴建设成为具有“红船魂、国际范、运河情、江南韵”特色风貌的江南水乡文化名城。
《行动计划》一经发布,便引起全市人大代表关注。“深化禾城文化复兴行动,需要地方历史文化研究的加持,需要从地方历史文化中汲取养分。尽管多年来,嘉兴积极开展地方文化研究并产生了丰硕的成果,但挖掘文化资源、赋能发展潜力依然任重道远。”市人大代表沈红梅提出,要继续挖掘、保护地方历史文化,彰显嘉兴独特的文化印象、文化形态和文化魅力。
市人大代表黎庆慧认为,非遗传承与禾城文化复兴一脉相承,禾城文化复兴行动也包含历史文化的复兴。希望凭借政府之力,确保历史文化街区生态保护区各项工作的可持续开展,转化非遗数字赋能,打造嘉兴特有的文化标识。
“复兴计划”的每一步都牵动着人心,时间来到2022年——推进的关键之年。进程如何?有没有遇到困难?群众对此有何看法?这一年,嘉兴市人大常委会将《行动计划》推进情况视察列入年度监督计划,聚焦城市定位,紧盯堵点难点,开展视察前专题调研。
“建立与嘉兴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财政能力相匹配,与文化强市、文化复兴工程建设需求相对应的文化投入机制。”“需加强城市特色风貌管控,着力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凸显红色文化灵魂、历史人文底蕴、江南水乡神韵。”当年11月8日,在《行动计划》推进情况座谈会上,12家市级有关部门(单位)就项目推进情况进行交流;11月22日,市人大常委会就《行动计划》推进情况进行专题视察,先后赴南湖区、桐乡市实地视察芦席汇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和业态运营、大运河数字诗路e站南湖体验中心实体场馆和数字平台建设,以及桐乡市崇福镇横街保护整治项目推进情况,并对现场发现的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在市人大持续监督推动下,禾城文化复兴行动稳步推进,一批标志性工程项目如期高质量完成并正式开放运行,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南湖革命纪念馆、马家浜文化博物馆、天籁阁和“看大系 到嘉兴”等文化标识,在这条复兴之路上愈益闪亮。在中国共产党101周年华诞之际,“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嘉兴特展与南湖革命纪念馆《红船起航》陈列展“两个展览”生动演绎了两场现象级的文化盛宴,遥相呼应、相得益彰……
千年文脉绵延不绝,百载奋斗生生不息。市人大聚焦文化强市久久为功,持续助力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以文化自信激发强大精神动力,为推动嘉兴建设成为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提供重要文化支撑。
“文化+”逐梦远行中的人大之力
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软实力的象征,对于提升综合竞争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做强文化产业是讲好嘉兴故事的有力推手。2017年,市人大常委会视察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提出要坚持特色融合,做好“文化+旅游”“文化+制造”“文化+会展”“文化+文物”“文化+科技”“文化+体育”六道“加法”,通过文化产业内部以及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延伸文化产业链,推动向产业链高增值环节迈进。
“‘文化+’加的是智慧赋能,加的是民意民情。”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几年随着新经济、新动能的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跨界的融合与产业链的不断发展和延伸,为文化产业提供了更大更广范围的产业容量、内生动力和发展空间。今年初,市人大常委会开展我市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建设情况调研,提出“要进一步推进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传承,用心做好‘古’的文章、‘靓’的文章、‘活’的文章,做深做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利用,形成深度融合的良好氛围”。
在人大的持续助推下,嘉兴文化产业发展正在释放出“洪荒之力”。去年,嘉兴出台了《嘉兴市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推进方案(2023—2027年)》,明确到2027年推进亿元以上文旅项目100个、10亿元以上文旅项目50个。今年以来,嘉兴打响了“中国古镇看嘉兴”品牌,以传承运河文脉为主线,强化文旅古镇集群化、差异化发展,打造了一批享誉全球的水乡古镇、一批文化复兴的历史古镇、一批新生蝶变的时尚古镇、一批与民共富的特色古镇,铸造世界古镇的新标杆。
嘉兴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理念引领、立法先行、监督助推、代表参与,努力呵护好这一方江南水乡,让博大精深的嘉禾文化成为嘉兴发展的动人色彩。
记者 杨 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