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普查工作全面进入第二阶段以来,各地积极部署、扎实推进,实地调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省普查办组织专家指导组赴各市督导一线普查进展,交流、解决普查中的实际困难。
截至8月23日,全省完成32629处“三普”登录不可移动文物复核工作,复核率为44.13%,全省到位普查经费超过7400万元。
杭州市
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召开杭州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推进会
近日,杭州市园林文物局组织召开杭州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推进会。会上,市文保中心对各地区“四普”总体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了通报,市考古所对地下文物调查计划进行了介绍。各县(市、区)文物局分管领导汇报了普查资金落实、队伍组建、野外调查、数据登录、普查宣传等方面的工作进度、亮点及下一步计划。
富阳区开展造纸遗址专题调查
近日,富阳区第四次文物普查小组专题开展了区域内造纸遗址实地调查。普查队员们使用无人机、RTK、相机等对各个遗址进行拍照记录,确保资料采集的完整度,并在热心志愿者的协助下了解每一处遗迹在造纸流程中的作用,有效提升了现场调查资料的学术性和规范性。截至目前,已完成造纸作坊遗址复核5处、新发现造纸作坊遗址13处。
临平区运河街道西安桥、解放路沈昌宝民居实地调查
8月21日下午,临平区文物普查队前往运河街道的西安桥、解放路沈昌宝民居开展实地调查。通过此次调查,文物的本体范围得以清晰界定,保存现状被详实记录,现场照片的拍摄与图纸的绘制,更是为后续保护与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淳安县利用科技手段提升“四普”工作效率
8月19日-23日,淳安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队针对“三普”登记不可移动文物逐一开展实地复查。日前,在浪川乡、姜家镇等地,通过无人机、测绘工具等科技手段对祠堂、民居等不可移动文物进行现场测量,全面记录下相关数据,有效提升了普工作效率。
宁波市
江北区“四普”宣传工作新进展
8月21日,江北区“四普办”在万达广场开展普查宣传活动,制定了“四普”宣传“五进”计划,在人流量较大的商场、通过有奖竞答、展板展示、宣传册页发放、现场咨询等形式向民众普及“四普”工作的内容和意义。据悉,在过去的2-3个月中,江北区“四普办”联合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已经圆满完成“四普进社区”“四普进乡村”等活动,不断扩大文物普查影响力。
鄞州区“边普查 边保护”工作模式筑牢文物安全底线
8月20日,鄞州区文保中心联合首南街道、村社负责人现场协调拆迁区块内的“四普”新发现文物保护工作。普查过程中区普查队员对各类不可移动文物、“四普”新发现文物线索点、相关构件的文字、图片、地理位置信息进行记录、整理,并下发告知函要求属地镇(街道)切实履行文物保护主体责任,进一步统筹经济发展和文物保护,尤其在地块征迁过程中加强文物保护宣传、管理,确保文物安全。
嘉兴市
秀洲区切实加强“四普”工作安全防范
近日,秀洲区针对高温天气持续的情况,全面加强高温天气下的文物普查安全管理工作,坚决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将普查队员的安全教育置于首位,安排普查队员学习野外应急课程,并建立每日报告双向联络机制,确保信息畅通无阻,及时响应普查队员相关需求,切实保护一线普查队员的人身安全。
南湖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四普进行时”
8月19日-23日,南湖区“四普”小队持续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普查小队不惧高温酷暑深入实地进行信息复查、定位采集、拍摄录入等外业调查工作,本周共调查蒋庵遗址、陆宣泾桥等10处不可移动文物。
海宁市普查队在历史街区开展“四普”调查工作
近日,海宁市普查队聚焦横头街、干河街、南关厢三个历史街区,对街区内已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全面核查,逐一核对文物现状,对名称、地址、保护级别、权属、使用情况以及当前的保存状况等信息进行重新采集和记录。
海盐县利用无人机调查摩崖石刻
近日,海盐县普查队利用无人机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澉浦镇茶磨山摩崖石刻进行信息采集。通过无人机搭载的高清摄像和测绘设备,普查队员们能够轻松飞越复杂地形,从多个角度和高度对石刻进行精准拍摄和扫描。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极大地提高了信息采集的效率和准确性,还避免了因直接接触石刻可能造成的损害。
嘉善县持续推进“四普”工作
近日,嘉善县普查队继续围绕罗星街道和魏塘街道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复核“三普”登记文物的同时,对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地点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现场勘察。普查队分别对金氏后厅、费家大宅、张家桥碉堡、全嘉桥、福履桥等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了全面复核工作,严格按照普查规范和技术要求进行调查与记录。
桐乡市推进“四普”取得新进展
近日,桐乡市第四次文物普查小组按照“城区街道到乡镇田野”“先内业后外业”的工作路线和方法,前往各个文物点开展现场复核。航拍、定位、测量、信息采集……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提升现场测绘的速度和精确度,也对文物分布范围和边界有了更为准确的框定。截至目前,桐乡已完成175处文物点的实地调查,其中新发现6处。
绍兴市
越城区“四普”实地调查有序推进
近日,越城区文物普查队赴府山街道、东浦街道对八字桥、真神堂、徐锡麟故居等42处文物进行外业核查。在普查一线,队员们使用RTK、无人机、平板电脑等工具对各点位进行认真详实地勘察、记录,确保实地调查有序扎实推进。
柯桥区普查队前往平水镇摸排线索
8月20日、22日,柯桥区普查组继续对平水镇“四普”新发现作了排摸和实地走访调查,发现不可移动文物普查线索2条,其中华清庵废弃遗址一座,内有“重建华清庵募碑记”等石碑四通,保存较好,为研究古华清庵历史提供了实物佐证。
上虞区文物“四普”持续推进
近日,上虞区文物普查小组深入驿亭镇,对贾家村、孝丰村、二都村、杨梅村、杨溪村、联桥村、五夫村、春晖村、新驿亭村、西陡门村、新横塘村、鲁溪闸村、白马湖村的民居、桥梁、庙宇以及部分墓群进行现场勘查。为确保文物信息的完整性,队员们对关键构件和建筑布局进行了拍摄记录,同时利用RTK设备精准采集四至点位的空间坐标信息,对不可移动文物的基础信息、空间位置、保存状况均进行了全面的采集与录入。
诸暨市普查队开展“四普”调查工作
8月19日-22日,诸暨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小组完成赵家镇何文庆故居等36处普查登录点野外调查工作。通过野外调查工作,对文物建筑住户进行文物安全及文物保护政策宣传。
嵊州市普查队在崇仁镇开展“四普”调查工作
嵊州市继续在崇仁古镇片开展三普复核和新发现文物登录工作,基本完成崇仁古镇片“三普”点复核工作。为更好宣传“四普”工作和嵊州文物,嵊州市“四普”队走进嵊州市乡村越剧联赛现场,发放“四普”宣传手册200余册,向来自各地的越剧参赛演员、越剧戏迷普及“四普”及嵊州文物知识,解说线索征集公告,并开展“清凉助力”——赠送“四普”宣传扇子200余把。
新昌县普查队在澄潭街道进行调查复核
近日,新昌县对澄潭街道范围内的三普登录点开展文物建筑的复核工作。文保中心工作人员了解和检查普查人员的仪器设备,并观摩进行使用演示与记录情况。
衢州市
江山市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宣传工作
近日,江山市“四普办”以举办七夕草坪音乐会为契机,在有礼广场开展江山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宣传工作,向广大市民游客发放宣传单和小礼品,普及文物普查基本知识,收集文物普查线索,传播文物保护正能量。
江山市积极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野外调查工作
8月22日,江山市“四普”队员深入双塔街道、虎山街道等辖区内多处文物普查点,积极开展文物普查复核及相关宣传工作,普查队员运用无人机航拍、照相机等专业设备,严格按照普查规范和技术要求,对每处文物点进行细致的调查和记录,持续推进前期试点调查登记及数据上传工作。
衢江区文物普查队赴柯城交流“四普”工作
8月19日-21日,衢江区普查队员前往衢州市柯城区航埠镇,与柯城区普查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学习。在进行深入学习后,衢江区文物普查人员对普查登记表的填写、照片采集、本体边界的测量及其他野外调查工作进行了实操演练,进一步夯实了衢江区普查工作人员对于普查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柯城区“四普”实地调查有序推进
8月19日-23日,柯城区普查队积极行动,深入柯城区航埠镇的核心区域,对具有历史与文化价值的地点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现场勘查工作。这次勘查的重点集中在航埠村的老街、里街以及彭村一带的“三普”登录点上,旨在通过实地考察,进一步了解、记录并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龙游县“四普”工作持续推进
8月19日-23日,龙游县“四普”队深入詹家镇辖区内多处文物普查点,积极开展文物普查复核及相关宣传工作。白天普查队员用运用北斗探针、无人机航拍、单反相机等专业设备,严格按照普查规范和技术要求,对每处文物点进行细致的调查和记录,并在晚上开展调查数据上传。
台州市
路桥区首场“四普”新发现文物线索征集会在桐屿街道召开
8月21日,路桥普查队赴桐屿街道召开路桥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线索征集会。会上,再次强调了“四普”的普查意义、普查时间、普查任务、普查范围及内容、新发现线索征集渠道等,且结合桐屿文物遗存及路桥已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照片,详细讲述了普查范围和工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