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482349/2024-00181 | 主题分类 |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文物 |
发布机构 | 浙江省文物局 | 公开日期 | 2024-08-27 |
统一编号 | 有 效 性 | ||
文 号 | 浙文物提〔2024〕25号 |
致公党省委会、农工党省委会: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2024年省政府领导领办省人大代表重点建议和省政协重点提案办理工作的通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关于省政协主席副主席协办督办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以来重点提案的意见>的通知》(政浙厅发〔2024〕10号),你们提出的第29号《数字赋能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打造浙江文化新名片》、第64号提案《激发良渚文化辐射带动效能,赓续中华文明传承新篇章》被确定为“推动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专题重点提案,由胡伟副省长领办,省政协副主席张学伟协办。
我局高度重视重点提案办理工作,在省政协的悉心指导下,成立了由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局长朱海闵总负责,分管副局长和职能处室组成的办理工作小组,及时制定提
案办理方案,明确了责任单位、经办人员、办理流程、办理时限等,对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良渚文化保护利用、文化传播和产业培育等工作进行广泛调研,并征求致公党省委会、农工党省委会意见建议。经商省委宣传部、省政府外事办公室、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杭州市人民政府,现答复如下:
一、前期工作推进情况
(一)基于整体保护,多方式向世人阐释价值。一是完善保护体系,夯实展示利用根基。落实申遗承诺,完成《良渚遗址和鲤鱼山—老虎岭水坝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修编,并提请省政府批准公布。余杭良渚正式列入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加强潮湿环境土遗址保护技术攻关,全国首个南方潮湿环境土遗址保护专业实验室揭牌启用,“南方潮湿环境土遗址与石灰岩造像综合保护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课题列入浙江省2024年度“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二是加强价值研究,强化学术支撑。牵头实施“考古中国——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重大项目,在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发布会上发布良渚古城及水利系统遗址考古最新成果,揭示了良渚文化从利用山前地貌建设散点式聚落,到规划建造水利系统、莫角山和反山,再到构筑带有城墙、外郭的良渚古城的发展历程,为良渚文化保护传承提供了深厚的学术支撑。二是依托遗产价值,构建多维价值阐释体系。坚持“保护第一”原则,按照“遗产活态展示、彰显当代价值”理念,采用博物馆展示、现场模拟展示、现场原址展示、数字化虚拟展示、体验式展示等多种方式,高质量建设良渚博物院,精心打造良渚古城、瑶山、老虎岭三大遗址公园,构建起“1+3”完整价值展示体系,被国家文物局评为考古遗址保护展示优秀项目,成为向世人展示全面、真实、立体古代中国的良渚窗口。
(二)加强谋划,打造良渚文化大走廊。推动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列入2024年省政府工作报告。编制《良渚文化大走廊发展战略与行动规划》《良渚文化大走廊三年行动计划》《良渚文化大走廊风貌管控细则》等规划,明确“一核三心”发展格局。同时,配套制定出台“良渚文化大走廊‘文化+’产业政策20条”,专题研究良渚文化大走廊文旅项目招引及业态布局,融合多元文化,进一步扩大良渚文化大走廊影响力。目前,良渚文化国际交流中心、良渚水乡综合保护工程(大悲庵漾)、良渚博物院二期工程、良渚港综合保护工程、良渚文明循迹之旅工程等已列入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首期十大工程,并明确每个工程牵头领导,建立“一工程一专班一方案”机制,以高质量项目推进良渚大走廊高质量发展。
(三)聚焦品牌打造,传承弘扬历史文化。一是打响“杭州良渚日”活动品牌。立足良渚遗址,围绕“杭州良渚日”进行文化推广和惠民活动,开展百名画家走进良渚古城油画作品展、世界遗产(良渚古城遗址)金银币发行仪式等活动,开展“良渚与世界”文化交流对话,让大众全方位感受良渚文旅融合的魅力。二是打造良渚文化产业多元品牌。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大力推动良渚文化IP的文创产品研发工作。抓住“良渚遇见亚运”火种采集机遇,以“琮琮”“玉鸟飞飞”等吉祥物IP为爆点,开发定制亚运火种采集玩具手办、运动服装等5个系列32款亚运主题衍生文化创意产品。策划推出迎亚运穿行5000年剧情定向越野、古城健康跑等多项特色体验项目。余杭区径山文旅IP转化利用项目入选浙江省首批文化基因解码成果转化利用示范项目。三是融合数字科技打造数字品牌。发挥杭州市余杭区数字经济第一区集聚优势,“今夕共西溪”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入选第一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项目名单,良渚遗址5G+智慧旅游试点项目入选第一批全国“5G+智慧旅游”应用试点项目;“余开心•一键游”和“发现余杭•文旅总入口”余杭智慧文旅两大平台上线,服务超亿级高德用户和杭州本地用户群,全面打响“数字文旅第一区”品牌。四是丰富文化体验品牌。依托良渚文化大走廊,围绕宋韵文化、苕溪文化,推出径山茶飨文化宴席,其中,径山茶酥荣获全省百县千碗十佳糕点,径山茶宴入选全省创建级文旅融合IP名单。挖掘稻作文化、宋韵文化、农耕非遗等资源,开展新春庆祝、春耕节、赢山会等系列活动,吸引游客前来体验,推动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截至目前,良渚文化大走廊相关文创好礼获国家级荣誉2项、省市级荣誉10项。
(四)聚焦能级提升,创新发展数字文化。一是点燃文化引擎,提升地区产业发展能级。积极催化核心产业,良渚数字文化社区成功创建全省唯一的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该基地目前已建成数字文化社区、未来之光文创街区、万励德影视数创基地、起梦跨境电商园等重点产业园区7个,引入兰亭润世专业孵化器等省级科技孵化器15个,集聚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思享无限(浙江)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等数字文化类产业800余家,其中包括30家重点企业。良渚数字文化产业园入选浙江省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培育名单。积极培育经营主体,持续加大数字文化头部企业招引力度,唯艺(杭州)数字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等10余家企业分别被列入省文旅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和省数字文化梯度培育企业名单。二是提炼良渚文化IP,开拓产业市场。将良渚文化IP嵌入动漫、游戏等,创意开发首部良渚文化元素漫画,开发制作《良渚文明》桌游、国风动漫作品《灵剑尊》,助力演绎全新传统文化。以良渚文化IP为核心,聚焦“吃、住、行、游、购、娱”六位一体,推出溯•文明圣地之旅、创•数字逐梦之旅、品•径山禅茶之旅、享•未来乡村之旅4条旅游路线,丰富全时、全季、全域文旅产品体系,满足游客多元需求。
(五)聚焦出海传播,搭台传播中华文化。一是依托“良渚论坛”,打造国际传播平台。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成功举办首届“良渚论坛”。积极筹办第二届“良渚论坛”,完成“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文明之光”“中外音乐家对话”“中外作家对话”等四个分论坛工作方案,将于11月举办。助推“良渚论坛”在持续迭代中不断扩大影响力,努力成为展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窗口、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载体、促进世界文明对话的重要平台。二是依托重点文化产业基地,打通文化贸易平台。充分发挥重点产业基地及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企业文化数字出海成效明显。思享无限(浙江)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为中东、北非等26个国家地区提供直播技术和平台服务,累计注册用户达3.5亿人次。良渚数字文化社区主办意大利米兰国际手工艺博览会“多彩中国、佳节好物”展区,吸引86个国家、100万余人次观展;利用“长三角高铁旅游小城”影响力,引流全国消费热潮,助力企业更高质量发展、助力文化“走出去”和旅游“请进来”,着力提升良渚文化大走廊传播能级。三是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打造中西文明对话平台。举办“何以文明”全球巡展、“时空交响:世界文化遗产在中国”展览、“良渚与世界”——“良渚古城•雅典卫城”中希文明对话、“良渚与世界”——中国西班牙文明对话等。在海外多个国家发布“云上泽国——良渚文明线上主题展”。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做好良渚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积极推进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有效激发良渚文化辐射带动效应。重点做好以下6方面的工作。
(一)推出一批考古研究新成果。深化良渚古城遗址“后申遗时代”考古研究,以“考古中国——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重大项目为引领,实施反山王陵遗址考古发掘。成立良渚国际考古研究中心,深化良渚文化相关学术研究,出版《早期良渚》《良渚玉器全集》《世界古文明译丛》等。
(二)持续办好一个主题论坛。持续办好“良渚论坛”,努力将其打造成为深化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文明对话,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加强文明交流借鉴的重要国际平台,推动"良渚论坛"在迭代中不断扩大国际影响力,推动包括良渚文明在内的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努力形成“经贸论坛有博鳌,文化论坛看良渚”的格局。
(三)精心打造一条文化大走廊。持续实施《良渚文化大走廊发展战略与行动规划》《良渚文化大走廊三年行动计划》等规划方案。争取国家文物局支持,尽早完成良渚文化国际交流中心、良渚水乡综合保护工程(大悲庵漾)、良渚博物院二期工程、良渚港综合保护工程、良渚文明循迹之旅工程等报批,建设并投入使用。推动良渚古城外郭城及周边聚落的展示,实施良渚遗址片区与外围水利系统及周边绿道建设,形成完整的价值阐释体系与开放融合的遗址公园体系。通过“廊道式”发展模式,将良渚文化、运河文化、宋韵文化、径山文化、千年古镇文化、非遗文化等文化瑰宝串珠成链,高标准打造文化之廊。加快推进余杭良渚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
(四)重点建设一批文化产业项目。以数字文化产业集群发展为引领,依托头部企业、重点项目、重大平台壮大主导产业,加快形成“文化+科技”“文化+生态”“文化+旅游”“文化+体育”“文化+农业”等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新格局,实施“梦栖小镇2.0”“良渚5000+艺创园区”等一批重大文化项目,打造玉鸟集、未来之光光之塔、万励德中国(杭州)数字文化创意中心等一批重点文创园区(街区),办好中国设计智造大奖(DIA)等一系列重大活动,整合良渚文旅资源,推出良渚主题文旅产品和精品线路。与知名文化企业合作,研发一批品质过硬、标识度高、市场叫座的文创产品,做大做强文化创意产业,打响良渚文创品牌。
(五)精心举办一批文化交流活动。充分发挥世界旅游联盟总部等重要国际交流平台作用,打造一批良渚文化对外交流活动品牌,增强良渚文化国际影响力,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结合“杭州良渚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重要节点,策划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全民参与活动,推动良渚文化广泛持久的大众化普及。依托杭州“外宣厨房”国际传播全媒体矩阵资源和中央媒体在海外的平台资源,提前谋划组织良渚文化在希腊、法国、埃及等地的宣传推广活动,促进中外文明对话交流,持续做好主题图片展、文明对话沙龙、外国青年体验等“良渚•世界文明对话”系列活动,扩大良渚文化“朋友圈”。
(六)构建一个常态化宣传机制。邀请中央驻浙媒体,组织省市各级媒体,围绕良渚文化主题策划开展多种形式的新闻报道和宣传推广,建强传播矩阵,大力宣传良渚古城遗址在“后申遗时代”的保护、传承、利用各项工作,凸显良渚在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阐释良渚文明与浙江精神的历史源流,推出一系列有传播力、影响力的宣传成果,全面开展良渚文化普及教育,推动良渚文化深入人心、走向世界。
非常感谢您们对良渚遗址保护利用、价值阐释、文化传播和产业培育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和建议。联系人:省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处(革命文物处)黄昊德,联系电话:0571-87016716。
浙江省文物局
2024年8月27日
抄送:省政府办公厅,省委宣传部,省政协提案委,省政府外事办公室,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杭州市人民政府。
浙江省文物局综合处 2024年8月27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