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482349/2024-00203 | 主题分类 |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文物 |
发布机构 | 浙江省文物局 | 成文日期 | 2024-07-04 |
文号 | 浙文物提〔2024〕9号 |
浙江省文物局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556号提案的答复
周颖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开放文博单位教育资源,对接“双减”课后服务的提案》收悉,改提案对提升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我局将认真研究,积极吸纳。经商省教育厅等相关部门,现答复如下:
一、根据教育部和国家文物局下发的《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文物博发〔2020〕30号),省教育厅聚焦学校课后服务,推动各学区与周边文博单位对接,正在研发的“浙里课后服务”系统专门推出“课后服务资源汇”子场景,全省各博物馆场馆优质课程及活动资源已接入“浙里课后服务”系统。积极推进校外实践学习基地建设,有效对接科技、科协、文旅等部门,向家长推介包括博物馆在内的校外实践学习基地4625所,基地2023年参观人次347.9万。
二、浙江省于2022年5月率先在全国出台《关于遴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双层遴选机制,规范机构进校园参与课后服务的准入条件、遴选程序和退出机制。各地教育、文旅等部门组成联审小组,对申请本地课后服务的社会机构资质、教师资质、课程规划、课程内容等制定准入指标,严格审核机构教师资质和课程计划等内容,鼓励支持以多种形式参与课后服务,助力“双减”。通过审核的课程形成县级课程仓库,供学校自主选择。截至2024年4月,我省课后服务引进了校外老师参与的学校占比达14%。
三、以全省博物馆馆藏资源为依托,组织参加全国和省精品研学课程、研学线路等推介评比活动,讲述文物所蕴含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让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在今年5月举办的首届文化遗产研学十佳案例和十佳线路遴选推介活动中,浙江自然博物院“绿水青山研学营”、中国丝绸博物馆“蚕乡月令—‘中国蚕桑丝织技艺’非遗传承和推广”2项入选十佳案例,中国茶叶博物馆的“‘非遗茶香’西湖龙井老字号特色文旅线路”1项入选十佳线路。浙江省博物馆学会积极响应省教育厅“多彩暑假”系列实践活动,推出了百余场“浙里博学——2024年全省博物馆暑假研学活动”,还将于6月至9月举办“全省博物馆研学十佳案例和十佳线路推介活动”,全面梳理浙江文化的深厚内涵和独特价值,推介出一批展示浙江优秀传统文化的研学精品课程,串联起省内相关主题的博物馆研学精品线路,带动全省博物馆教育资源的深度开发。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省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 赵勇
联系电话:0571-88925796
浙江省文物局
2024年7月4日
抄送: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协提案委,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湖州市政协提案委。
浙江省文物局综合处 2024年7月4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