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482349/2024-00205 | 主题分类 |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文物 |
发布机构 | 浙江省文物局 | 成文日期 | 2024-07-11 |
文号 | 浙文物提〔2024〕14号 |
浙江省文物局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650号提案的答复
楼秀华委员:
您在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第650号提案《传承发展浙东运河文化 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先行探索》收悉。经商省建设厅、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的重要批示精神,扎实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高水平打造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浙江样本”。
一、已开展工作情况
一是做深浙东运河文化。做好顶层设计,印发实施《浙江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浙江段)建设保护规划》。推进大运河文物本体保护,指导属地申报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项目计划。推进申遗工作,将“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群”上报国家文物局申请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
名单。指导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创建,河姆渡考古遗址公园启动区——古今自然环境展示区项目获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指导完成杭州中国京杭运河博物馆改造提升工程、浙东运河博物馆展陈建设工程,指导推进杭州京杭大运河博物院、宁波河海博物馆、天一阁南馆建设,积极打造大运河沿线博物馆廊道。浙东运河萧山区展示馆列入浙江省乡村博物馆名单。开展《基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浙江)城乡历史文化资源普查研究》课题研究,不断丰富保护对象内涵。完善大运河非遗保护名录体系,51个项目入选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10人上榜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评估工作,涉及项目642项,传承人726名。2023年1月,由杭州市拱墅区、余杭区和临平区联合创建的大运河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列入首批省级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
二是做活浙东运河文化。编制完成《浙江省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规划》,根据历史城镇段、现代城镇段、郊野农林段等大运河沿线不同区段,提出对应的管控要求。加强浙东运河沿线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妥善处理城乡建设与运河遗产保护的关系,注重微改造、精提升,指导完成绍兴上大路房屋更新修缮等项目审批。加强绿道建设科学指引,印发《浙江省绿道建设综合评价技术导则》和相关操作指南,指导推进绍兴柯桥三湖四河慢行系统涉浙东运河文物审批。将运河文化列入浙江省文化基因激活工程,推动杭州滨江区,绍兴越城区、柯桥区等一批浙东运河沿线区县打造西兴古镇(西陵津渡)、浙东运河文化园、黄酒小镇等项目,通过文化底蕴挖掘、名人故居修缮、展陈讲解提升以及旅游演艺开发等多种路径有效激活。
三是做广浙东运河文化。成功举办第四届浙江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周暨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主题宣传活动、“杭甬对话”大运河遗产保护宣传活动,做优大运河古镇发展研讨会、中国大运河庙会、宁波越窑青瓷文化节、湖笔文化节、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绍兴山阴城隍庙会等大运河文化主题活动,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大运河文化交流传播平台。积极参加由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人民日报社、江苏省委网信委联合主办的“何以中国•运载千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分享浙东运河形成发展过程。推出大运河文化研学线路,以运河文化为主题,以馆校合作为运河文化传播平台,串珠成链,积极实践大运河沿线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制作《运河人说》系列主题片,从运河保护者、传播者的平凡视角解读运河保护的当代使命。运河遗产保护案例《古今同框 内外兼修 慈城古镇:中国大运河最南端的千年古县城》入选《2023年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创新案例集》。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我局高度重视并认同您所提的建议,下一步将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推动浙江省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规划公布实施,按照分类分段分级保护管理要求,落实区划分级、风貌分段、河岸分类的管控措施,并重视运河历史环境与人文景观的延续。结合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全面梳理大运河浙江段沿线历史文化遗存,对符合文物认定标准的,认定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开展保护修缮工作。推进浙东运河沿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评估工作,结合我省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专项体检,增加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等特色指标。指导杭州京杭大运河博物院、宁波河海博物馆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串珠成链,打造大运河(浙江段)沿线博物馆廊道。
二是加快浙东运河沿线绿道建设,整体统筹、科学规划运河绿道网络,全面整合和优化现有及潜在的绿色开放空间资源,构建连续贯通、功能完备,集休闲娱乐、健身康体、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绿色慢行系统。依据《绿道建设绩效评价技术导则》等建设标准和规定,优化绿道建设技术、提升管理水平。积极探索“绿道+”模式,让绿道作为传承和弘扬运河文化的重要载体、引领民生。贯彻实施《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浙江省文旅深度融合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7)》。在大运河沿线培育传统工艺工作站、非遗工坊,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助力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深化非遗与旅游融合,培育大运河非遗体验点,非遗主题街区,打造大运河沿线非遗主题旅游线路。
三是结合2024年度新建100个城市书房、100个文化驿站以及2000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推动浙东运河沿线区县加快布局一批运河特色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与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结合文化雅集培育、文艺赋美与送戏下乡等载体,鼓励、支持浙东运河沿线区县加快培育、开展一批运河主题的文旅节庆活动以及运河音乐节、运河诗会等品牌活动,继续指导杭州、宁波办好“杭甬对话”大运河遗产保护宣传活动。加强合作交流,鼓励沿线城市加入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积极参加世界运河城市论坛,交流运河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经验做法。
感谢您对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联系人:省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处(革命文物处) 徐露晨
联系电话:0571-87019216
浙江省文物局
2024年7月11日
抄送: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协提案委,省建设厅,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
浙江省文物局综合处 2024年7月11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