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浙江主场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宁波市海曙区举行。此次活动以“保护文物 传承文明”为主题,旨在全面展示浙江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新进展新成效,增强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营造全社会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浓厚氛围。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范庆瑜出席仪式并宣布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浙江主场系列活动启动。
近年来,浙江大力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建成乡村博物馆776家、连续9年获评全国博物馆陈列展览十大精品奖、率全国之先实现土地储备考古前置全覆盖、组建文物保护志愿者队伍169支并吸纳志愿者超1.2万人、吸引422万观众在今年“五一”假期走进博物馆。今年,为体现文化遗产保护从少年儿童抓起,让小朋友们过一个有文博味儿的六一儿童节,提前一周启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
在202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开幕式上,现场公布了第五批123家国家一级博物馆、第二十一届(2023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名单,举行了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集中授牌仪式,其中浙江新晋一级博物馆8家,分别是中国水利博物馆、杭州市临平博物馆、杭州市萧山跨湖桥遗址博物馆、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良渚博物院、嘉兴博物馆(嘉兴马家浜文化博物馆)、绍兴博物馆、丽水市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浙江一万年——浙江历史文化陈列项目”荣获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这是浙江连续第9年荣获这一奖项。南湖革命纪念馆—浙江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名单。
此外,杭州余杭良渚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今年以来,浙江省首次评选2023年度浙江省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推介案例,共计5个类别15个案例入选。开展首届浙江省“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推介活动,共有7个团体、10名个人荣获这一称号。
活动现场,对浙江省2023年度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推介案例和首届浙江省“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获奖单位代表进行了颁奖,并发布了第二十一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项目、新晋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等荣誉。
6月1日是儿童节,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浙江主场系列活动结合儿童节主题,积极引导青少年从小树立“童心护宝”意识,并通过“小手拉大手”,有效推动全社会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提升。
近年来,浙江大力推动文物资源与教育的深度互动、多元合作,教育引导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今年4月,启动了浙江省“考古小学堂”活动,旨在推动考古成果从“有时进校园”到“常常在校园”,让考古成果普及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活动现场,海曙区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就将用一场精彩的课本剧《考古小学堂》,为大家展现他们对文物考古发自内心的好奇和向往。宁波市海曙区小小文物讲解员队伍的两位小朋友分别用中英文讲述了省级文保单位——宁波教育博物馆(私立甬江女子中学旧址)和宁波走出的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的故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还向中小学生代表赠送了《浙江考古与中华文明》丛书(第一辑)。
文物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是当前文旅发展的重要趋势,是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重要途径。浙江省作为文物资源大省,近年来高度重视文物博物馆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活动现场,举行了“廊桥化境”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启动仪式,由温州市文物局与丽水市文物局签订共建协议,两地将合作推动“廊桥化境”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力争让廊桥成为展现山地人居图景的物质之境,感受乡土人文意境的精神之境,成为新时代书写人文匠心、承载百姓乡愁的“凝心聚力桥”。
为更好发挥乡村博物馆赋能乡村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的作用,今年5月,潮新闻联合浙江省博物馆学会,共同发起了“来乡村 见博物世界”浙江乡村博物馆发现计划,邀约了全省11个设区市的18家乡村博物馆入驻潮新闻“潮鸣号”。在活动现场,以主题短视频方式正式发布了“来乡村 见博物世界”浙江乡村博物馆“发现计划”,旨在引导广大公众走进这些“小而美”“小而精”的乡村博物馆,充分领略非遗传承、乡村记忆、特色产业、民俗风情等在地文化元素。
活动现场还设置了文物公益鉴定,邀请省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为市民游客现场鉴定,推出了一批文博集市、社教活动、文保普法教育和文物消防知识讲解等,吸引了大批观众和游客参与其中,共享文博魅力。
此次活动由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浙江省文物局主办,由浙江省文物保护利用协会、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文物局)、宁波市海曙区人民政府承办。(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陆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