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上午,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浙江主场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宁波市海曙区望京门城墙遗址博物馆举行,活动由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浙江省文物局主办,由浙江省文物保护利用协会、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文物局)、宁波市海曙区人民政府承办。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范庆瑜出席仪式并宣布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浙江主场系列活动启动。
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范庆瑜宣布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浙江主场系列活动启动
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党组成员、浙江省文物局局长朱海闵,宁波市政协副主席高庆丰,宁波市海曙区委书记徐强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浙江省文物保护利用协会会长杨建武,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二级巡视员郑建华,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夏丹荷,宁波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印,宁波市文物局局长应建勇等出席。
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党组成员、浙江省文物局局长朱海闵致辞
朱海闵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浙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大力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建成乡村博物馆776家、连续9年获评全国博物馆陈列展览十大精品奖、率全国之先实现土地储备考古前置全覆盖、组建文物保护志愿者队伍169支并吸纳志愿者超1.2万人、吸引422万观众在今年“五一”假期走进博物馆。今年,为体现文化遗产保护从少年儿童抓起,让小朋友们过一个有文博味儿的六一儿童节,提前一周启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
朱海闵强调,党中央将文物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考察了浙东运河文化园,并赋予了浙江“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探索”的新使命。作为新时代浙江文物工作者,理应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秉持对文物和文化遗产的敬畏之心、珍爱之心、尊崇之心,全面落实新时代文物工作要求,加快建设文博强省,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先行探索、作出贡献。一要着力守根护脉,赓续传承历史文脉。深入实施历史文脉赓续行动,大力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机制改革,全面推进浙江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加快构建涵盖各类文化遗产资源的大保护格局。着力擦亮“文明之源耀浙江”品牌,持续推进上山、河姆渡、良渚等文明之源大遗址群考古发掘和保护利用,力争在世界文明起源、稻作文明起源、海洋文明研究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深入实施文物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行动,切实以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守牢文物安全底线。二要着力凝心铸魂,塑造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深入实施文化基因激活工程,深化浙江文物价值研究阐释,依托文物考古、社科研究、科技创新、媒体传播等方面的专业力量,围绕上山文化、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宋韵文化等浙江特色文化,深入挖掘价值内涵,构建具有鲜明浙江辨识度的文化遗产标识体系,让人们在深刻感受历史沧桑、历史荣光中,坚定历史自觉,提升文化自信。三要着力活化利用,赋能添彩人民美好生活。紧扣千万工程再深化、“四条诗路”文化带建设、千年古城复兴等中心工作,深入实施“文物+”融合发展工程、“百城千馆”博物馆建设工程,大力推进博物馆景区化建设和乡村博物馆提档升级,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的文博公共服务和深厚的文化滋养,特别是要用活用好文化遗产资源,通过考古小课堂、文博主题研学等形式,丰富青少年精神世界,让广大青少年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下茁壮成长。
此次活动以“保护文物 传承文明”为主题,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全面展示浙江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新进展新成效,增强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营造全社会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浓厚氛围。
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浙江主场系列活动启动仪式现场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展现了中华文明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开放胸怀,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自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浙江探索“十大行动”以来,全省文物系统积极扛起历史文脉赓续传承任务,实干担当、砥砺奋进,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绩。
在202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开幕式上,现场公布了第五批123家国家一级博物馆、第二十一届(2023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名单,举行了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集中授牌仪式,其中浙江新晋一级博物馆8家,分别是中国水利博物馆、杭州市临平博物馆、杭州市萧山跨湖桥遗址博物馆、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良渚博物院、嘉兴博物馆(嘉兴马家浜文化博物馆)、绍兴博物馆、丽水市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浙江一万年——浙江历史文化陈列项目”荣获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这是浙江连续第9年荣获这一奖项。我省南湖革命纪念馆—浙江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名单。
现场公布8家浙江新晋一级博物馆
此外,杭州余杭良渚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今年以来,浙江省首次评选2023年度浙江省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推介案例,共计5个类别15个案例入选。开展首届浙江省“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推介活动,共有7个团体、10名个人荣获这一称号。
现场为浙江省2023年度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案例颁奖
现场为首届浙江省“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颁奖
活动现场,对浙江省2023年度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推介案例和首届浙江省“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获奖单位代表进行了颁奖,并发布了第二十一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项目、新晋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等荣誉。
6月1日是儿童节,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浙江主场系列活动结合儿童节主题,积极引导青少年从小树立“童心护宝”意识,并通过“小手拉大手”,有效推动全社会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提升。
近年来,浙江大力推动文物资源与教育的深度互动、多元合作,教育引导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今年4月,启动了浙江省“考古小学堂”活动,旨在推动考古成果从“有时进校园”到“常常在校园”,让考古成果普及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浙江主场系列活动启动仪式现场
活动现场,海曙区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就将用一场精彩的课本剧《考古小学堂》,为大家展现他们对文物考古发自内心的好奇和向往。宁波市海曙区小小文物讲解员队伍的两位小朋友分别用中英文讲述了省级文保单位——宁波教育博物馆(私立甬江女子中学旧址)和宁波走出的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的故事。
课本剧《考古小学堂》
为了让青少年朋友对文物考古有更加深入的认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还向中小学生代表赠送了《浙江考古与中华文明》丛书(第一辑)。该丛书是首部全面阐释中华文明发展与浙江文化历史贡献的考古研究成果,由浙江省文物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大学等单位的20位专家倾力打造,系统梳理80多年来浙江考古成果,多角度呈现浙江在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过程中的卓越贡献。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向中小学生代表赠送《浙江考古与中华文明》丛书(第一辑)
文物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是当前文旅发展的重要趋势,是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重要途径。浙江省作为文物资源大省,近年来高度重视文物博物馆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将其列为实施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工程的重要内容,尤其在文物主题游径建设上颇有建树。
活动现场,举行了“廊桥化境”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启动仪式,由温州市文物局与丽水市文物局签订共建协议,两地将合作推动“廊桥化境”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力争让廊桥成为展现山地人居图景的物质之境,感受乡土人文意境的精神之境,成为新时代书写人文匠心、承载百姓乡愁的“凝心聚力桥”。同时,宁波市和海曙区分别发布了一批文物主题游径。
温州市文物局与丽水市文物局签订共建协议
为更好发挥乡村博物馆赋能乡村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的作用,今年5月,潮新闻联合浙江省博物馆学会,共同发起了“来乡村 见博物世界”浙江乡村博物馆发现计划,邀约了全省11个设区市的18家乡村博物馆入驻潮新闻“潮鸣号”。在活动现场,以主题短视频方式正式发布了“来乡村 见博物世界”浙江乡村博物馆“发现计划”,旨在引导广大公众走进这些“小而美”“小而精”的乡村博物馆,充分领略非遗传承、乡村记忆、特色产业、民俗风情等在地文化元素。
“来乡村 见博物世界”浙江乡村博物馆“发现计划”正式发布
据悉,在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全省上下将联动举行各类文博活动456场,其中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相关主题活动219场,“保护文物 传承文明”主题相关活动322场,文物惠民服务活动299场。如主场活动举办地宁波市海曙区就推出了都市文博生活周系列活动,为广大市民提供了形式多样、多点开花的文博体验活动。
充分挖掘文物资源价值,有效提升文博公共服务能力,是浙江文博人孜孜以求的目标。当前,文物系统正在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通过普查,进一步挖掘新的文物资源,丰富和完善文物类型体系,进一步深化对已有文物的认识,为后续的文物保护、研究与传承打下坚实基础。为激励引导广大基层文物工作者在“四普”工作中勇挑重担、奋发有为,此次活动启动仪式上,特邀请云和县文保中心主任杨克新向大家介绍了近年来云和县在文物调查工作中取得成效和经验。此外,还举行了宁波市文物保护利用协会、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海曙区考古工作站、余姚市文物考古服务中心授牌仪式。
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省文物保护利用协会会长杨建武为宁波市文物保护利用协会授牌
活动现场还设置了文物公益鉴定,邀请省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为市民游客现场鉴定,推出了一批文博集市、社教活动、文保普法教育和文物消防知识讲解等,吸引了大批观众和游客参与其中,共享文博魅力。
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省文物局相关处室负责人,省直文博单位主要负责人,全省各设区市文物局、宁波市各县(市、区)文物局分管副局长和业务处室负责人,相关媒体记者等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