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 文物动态
  • >
  • 浙江文物
  • >
  • 考古发现
  • 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上山文化遗址之一 园上,源“上”!万年上山又有新发现
    发布时间:2024-03-06 来源:金华日报

    今天,上山文化发现者、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蒋乐平宣布:继已经发现的浙江省22处上山文化遗址后,金华又添2处上山文化遗址,分别是婺城区清塘下村的园上遗址、金华开发区汤溪镇上境村的木禾山遗址,至此,浙江省上山文化遗址群达到24处。其中,金华占2/3,达17处之多。

    1.jpg

    园上遗址断面

    万年上山再添新成员,上山全家福其乐融融。

    陶片叭叭叭往下掉,数量多得超乎想像

    园上遗址位于清塘下村南部的一个小山坡,村庄环绕遗址东、北、西三面,在建的甬金衢上高速由其南部边缘横穿而过,距清塘水库仅约100米,海拔高度约60米。

    2.jpg

    园上遗址全貌

    园上遗址的发现纯属偶然。

    1月17日,刚刚从陕西周原培训回来的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执行领队徐峥晨,到清塘下村了解工作进展。甬金衢上高速金华城区段建设工程涉及四口山墓群,徐峥晨带队对该墓群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徐峥晨是金华人,毕业于山西大学考古专业,热爱田野。早在2018年3月,他就跟着蒋乐平,在金华一带负责上山文化遗址的考古调查和针对性试掘工作。距今9000年、金华开发区汤溪镇东祝村的三潭山遗址,就是他在晚饭后的散步中发现的。

    3.jpg

    园上遗址周围环境

    幸运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

    当天,徐峥晨转到墓群发掘现场时,技工正在对墓葬填土进行仔细筛选。突然,一块三四厘米的陶片露了出来。

    “这有没有用?”

    徐峥晨拿起一看:红色的陶衣、漆黑的夹里。天哪,这不是正儿八经的夹炭陶嘛!

    4.jpg

    夹炭陶片

    徐峥晨感觉自己的心都要跳出来了:“这附近肯定有上山文化遗址!”

    徐峥晨马上在周边展开调查,当天下午,就找到了离墓群不远的园上山,山包包较完整。

    上山文化遗址几乎都是以高地为中心建立的,共同特点是靠近河谷地带,占据一些小山包、二级台地。凸出的高地、原始的地貌、葱郁的植物……徐峥晨怎么看,都觉得园上不简单。

    第二天,他立即组织人员对园上进行勘探。终于在这一相对高度约8米的台形墩地,确认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也因所在山名园上,而称为园上遗址。这里距墓葬发掘区以北方向约220米

    园上,源“上”!

    “这名字挺有意思的,真是源自上山的缘分。地表散布的遗物非常丰富。高近三米、宽不到一米的断面,发掘时陶片叭叭叭往下掉,数量多得超乎想像。”徐峥晨高兴地说,经初步勘探,园上遗址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层堆积达到约0.6~4米,年代跨度大,不仅有上山文化,还有不同阶段的新石器文化遗存,颇为罕见。

    5.jpg

    遗址内调查采集的陶器残片主要是上山文化、跨湖桥文化和后良渚阶段的文化遗存,可能还有河姆渡阶段的。器型主要有大口盆、平底盘、凹沿釜、厚唇罐、带领罐、圈足碗和鼎等,鼎足类型丰富,有鱼鳍形、扁凿形、扁圆柱形等。

    遗址现场的路不好走。下雨,道路泥泞,记者换上雨鞋,没走几步,雨鞋就裹满了泥巴。

    路过田埂发现了多块红衣夹炭陶片,记者兴奋地大叫,拍照落在后面,徐峥晨安慰道:“没关系,上面还有很多很多。”

    果然,在不到一米的断面最底层,不少红红的、黑黑的陶片,夹杂在泥土中,穿越万年,看春回大地,风光无限。

    疑现环壕,地貌保存完整

    义乌桥头遗址发现了迄今所知的东亚地区最早的环壕,这是上山文化最重要的聚落遗存现象。

    园上遗址疑现环壕。经初步调查和勘探,遗址所在墩地的分布范围约3万平方米,并在遗址东部的发现一段长约60米、宽约12~20米的壕沟迹象,可能是围绕遗址的环壕。

    遗址现场,在徐峥晨指点下,记者这一外行,也看得出环壕的沟状痕迹,环绕台地,中间深,两边高,在东北角似乎有拐弯转折的迹象。这个迹象和台地的地貌特征相吻合。

    6.jpg

    “环壕深1~2.5米,外部有明显的边界,内部探采,发现很多陶片渣子。” 徐峥晨介绍,遗址地貌保存完整,山往北是城区,一级台地,低缓冲击区域;往南,地势慢慢抬升,是二级台地;再往南,高的,就是三级台地。这样的地貌,再次印证了之前已经发现的上山文化遗址分布规律。

    从洛阳铲勘探出的系列土样也可清晰地看出环壕痕迹。由内而外,依次分别为1.2米、1.8米、2.5米、1米取到生土,再往外生土就更浅了。

    “先下去又上来,非常直观。” 徐峥晨说,万年前这里就该是宜居之地,生物多样性丰富,有大面积水域、森林、沼泽,水域捕鱼、森林狩猎,沼泽种植水稻,鱼米之乡、富饶丰盈。

    7.jpg

    园上遗址发现后,市文化旅游局、婺城区文化旅游局非常重视,均第一时间赶往现场。

    婺城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副局长李英昌介绍,这个遗址能躲过万年时间的侵蚀,保存完整,仿佛冥冥中注定。远的不说,就最近,建设飞扬小镇时,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动它;甬金衢上高速施工,擦边而过,没动到它;遗址被三个村包围,周围造房子,也没动到它……

    遗址现场有两口水塘,密集的春雨在水面开出一朵朵繁花。

    环壕和古河道相连吗?

    万年前的先民怎样一路跋山涉水来到这里?

    ……

    一个又一个问号等待揭开谜底。

    据悉,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计划对园上遗址进行深度的考古调查。

    婺江流域发现的第一个上山文化遗址

    24处上山文化遗址,除仙居下汤遗址和临海峙山头遗址外,均位于钱塘江诸支流的上游地区,集中在金衢盆地,大多位于衢江。

    昨天,蒋乐平、仲召兵、孙瀚龙这几个上山文化考古的主要成员和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向明一起闻讯赶到现场,都感到很震撼。

    “园上遗址非常重要,上山文化层堆积丰厚,聚落特征明确,是保存最完整的上山文化遗址之一,也是婺江流域发现的第一个上山文化遗址。在金华城区发现的几个遗址中,保存最丰富。遗址年代跨度大、发展序列较清晰,有望成为金华新石器文化史的一杆标尺。对研究上山文化的分布、内涵及演变关系也提供了重要的遗存资料。”蒋乐平说,园上遗址的发现,对上山文化申遗具有推动作用。

    8.jpg

    方向明强调“这个遗址非常重要”,是这种新石器文化遗址的重要发现,并现场部署下一步的工作。叮嘱以学术为抓手,遵守田野考古规范,快速有效开展工作。

    上山事业代代传。以前跟着蒋乐平学的徐峥晨,现在也当起了师傅。两个徒弟,都是97后,毕业于北京大学的侯祎琳、安徽大学张乃博自去年8月入驻该点后,一直待在金华。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原本只是发掘东晋时期的古墓,却意外地和万年上山不期而遇。

    “真是太兴奋了。还在读研究生时,就知道上山。当年,义乌桥头遗址上榜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印象很深的是,出土文物特别漂亮,当时就很向往,希望能有机会,实地看看上山文化,没想到,现在自己竟然实地参与发掘了。” 张乃博高兴地说。

    来自陕西宝鸡的技工史来兴,对上山文化的感情很深,先后参与浦江上山遗址、义乌桥头遗址、金华开发区青阳山遗址的发掘。史来兴是今年1月来到园上遗址的,从2006年到2024年,兜兜转转,始终和上山分不开。“上山的陶片很有特色!金华真是好地方,远古就好。”

    和园上遗址保存完整相反,木禾山遗址遭到破坏。该遗址坐落在相对高度约2米的台地上,东距衢江二级支流厚大溪约600米,台地现存面积约1000平方米。遗址发现约0.7米的文化层迹象,断面上露出有夹炭红衣陶片以及石核、石片、石锛、砺石工具、砍砸器等石质工具。

    9.jpg

    木禾山遗址掺杂稻壳、稻杆的夹炭陶片

    之前发现的掺杂稻壳的夹炭陶,大多只是稻壳的痕迹,木禾山遗址出土的夹炭陶表面却掺杂着密密麻麻保存完好的稻壳、稻杆,有的甚至可以直接拉出。

    记者在清塘下村中临时设置的展陈中看到这些陶片时,瞬间被惊呆了。

    你能想像吗?眼前所见,竟是一万年的稻谷、稻秆?!

    你能想像吗?手中所捧,竟是一万年的讯息、烟火?!

    ……

    万年上山申遗步履铿锵。记者了解到,浦江县上山遗址管理中心已牵头完成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联合申报,高质量完成《上山文化遗址群申遗预备名单文本》编制,“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项目申请表”、《上山文化遗址群申遗预备名单文本(终稿)》和浦江、嵊州、义乌、永康、仙居、龙游6个县(市)《关于恳请将上山文化遗址群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请示》等提名材料于按程序递交国家文物局,目前正在全力冲刺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

    万年上山,一脉生长,期待更多惊喜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