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 文物动态
  • >
  • 行业资讯
  • 南京六朝东吴考古有新成果 三国重臣张昭之墓发现了
    发布时间:2024-11-07 来源:新华日报

    近日,“纪念朱然墓考古发掘4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六朝考古学术工作坊第六期”在安徽省马鞍山市举办,介绍了一批六朝考古方面的学术成果。记者从会上了解到,近年来,南京地区的六朝东吴墓葬考古颇有收获,发现了张昭、薛珝多位东吴重臣的墓葬。

    六朝初期的南京被称为“建业”,是东吴王朝的首都。三国时期,东吴政权占据长江中下游地区,其皇室成员、重要军政人物死后大多葬于南京以及周边区域。据各地的方志记载,孙坚、孙策、孙权、周瑜、鲁肃等人葬于南京、庐江、镇江等地,有的至今还有墓冢。

    经过考古发掘进行证实的东吴名人墓寥寥无几。1984年,安徽的考古工作者在马鞍山发掘了东吴名将朱然的坟墓,墓中出土的名刺(名片)证实了墓主的身份。这是第一座经出土文物确证身份的东吴名人墓葬。2019年,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在南京市鼓楼区幕府山南麓清理4座东吴砖室,根据其中一座出土砖地券,确认墓主为三国东吴名将、都乡侯丁奉。

    这次研讨会上,考古专家介绍近年来发现的另两处三国东吴名人墓。

    南京市江宁区文化旅游局的专家许长生介绍江宁区薛家边两座东吴墓的考古发掘情况。编号为M2的东吴墓是一座前后双室的砖室墓,墓中出土金、银、铜、铁、瓷等各类文物40余件,其中一件青瓷魂瓶上有铭文“吴故使持节威南将军都乡侯沛郡薛珝凤凰三年九月十日”。据铭文可知,墓主为东吴晚期名臣、威远将军薛珝。

    薛珝在《三国志》中有记载,曾担任东吴“将作大匠”,率军征讨交趾,在出征归来的途中病逝。沛郡薛氏是魏晋时期的名门,薛珝的父亲薛综、弟弟薛莹、侄子薛兼都是魏晋名臣。编号M1的另一座东吴墓葬也与薛珝有密切关系,这两座墓葬时代明确,为研究沛郡薛氏家族的历史、东吴丧葬制度及魏晋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来自南京市考古研究院的学者朱中秀介绍南京孙吴张昭家族墓的考古收获。他介绍,2022年,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在南京南部新城油库公园地块的勘探中发现576座墓葬,其中M171为竖穴土坑砖室墓,平面呈“凸”字形,由墓道、墓坑、砖室、排水沟等组成,尽管早年遭到盗扰,但仍出土金印、金镯、铜弩机等遗物。

    M171墓中的两方金印成为解开墓主身份的关键,印文分别是“辅吴将军章”“娄侯之印”。据此,考古专家们判断M171的墓主是三国时期的东吴重臣张昭。在张昭墓附近,还发现其他7座同时期的砖室墓,出土青瓷卣、青瓷罐、青瓷砚等一批精美的青瓷器。这些墓葬以M171为中心,自西向东分布,并设有复杂的排水系统,共同构成张昭家族墓地。

    朱中秀认为,张昭墓是南京继丁奉家族墓后发现的又一东吴重臣墓地。墓葬虽经盗扰,墓葬本体遭到部分破坏,但基本形制保存较好,对于南京六朝墓葬,尤其是孙吴时期贵族墓葬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三国志·吴书·张昭传》记载,张昭,字子布,彭城人,早年渡江避难,辅佐孙策平定江东。孙策去世前,将自己的弟弟孙权托付给张昭,希望他全力辅佐。张昭是孙权的重臣,对东吴政权的建立和稳固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孙权每次出征,他都会镇守后方,领幕府事。孙权代理车骑将军后,重用张昭,任命他为军师。张昭性格刚直,对于孙权敢直言劝谏,所以孙权对他又敬又畏。孙权即位后,准备设立丞相,大臣们推荐张昭,但孙权内心对张昭有所不满,先后用孙邵、顾雍二人为相。嘉禾五年(236年),张昭去世,享年81岁,谥号“文”。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也多次写到张昭。第二十九回写道,“小霸王”孙策临终前嘱咐弟弟孙权“倘内事不决,可问张昭;外事不决,可问周瑜”,也就是“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的典故;赤壁大战前,曹操南侵,东吴朝廷中分为主战派和主和派。张昭被描写成主降派的首领,在“舌战群儒”一场戏中,被诸葛亮狠狠“修理”了一番。张昭墓的规模较小。专家认为,这可能与文献中记载的张昭去世前要求简葬有关。张昭墓所在地过去有一个旧地名——娄湖,如今看来应该源于“娄侯”张昭葬于此地。 (记者 于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