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 文物动态
  • >
  • 浙江文物
  • >
  • 文物保护
  • 推动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谐共赢
    发布时间:2024-10-16 来源:绍兴日报

    近年来,上虞区建设、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建设项目多,同时线性文物线路长、管理难的情况较为突出。为了破解这道难题,上虞区从2022年浙东运河沿线进行文保两划调整时,就开始着手进行大量数据集成。今年4月,该区上线“城建+文物审批一件事”,实现涉文保工程项目全周期监管。因有效破解文物保护难题,该数字化项目目前已在全省推广应用。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不仅代表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活动和文化背景,还蕴含着艺术、科学、经济等多个方面的价值。作为文物大市,绍兴拥有令人艳羡的文化遗存,也面临着如何在推进项目建设、加快发展步伐的同时切实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严峻挑战。这几年,全市各地都在实现发展与保护两者和谐共赢上积极探索实践。而“城建+文物审批一件事”,则可谓其中的最新成果。从上虞区的应用情况来看,无论是集成全区1000余个文物点位基本信息、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界线等数据,实现文物资源空间分布可视化和文物资源动态更新、开放共享;还是在全省文物“一张图”基础上,增设用地比对数据分析模块,确保项目在规划阶段提前规避红线等,都有效地为文物撑起了“保护伞”,同时也让建设单位少走弯路,避免了未批先建违法行为的发生。

    当然,“城建+文物审批一件事”要真正发挥作用,说到底还是需要各地增强对文物的敬畏之心,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始终把文物保护放在重要位置。一方面,相关项目建设单位在重大工程、重点项目规划建设过程中,要从内心将文物保护工作“前置”,对所涉文物做到早发现、早申报、早审批,才能实现早日规划落地、早日动工建设、早日产生效益。否则,很可能“欲速则不达”,甚至触犯文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这类案例,市内外都曾发生,教训不可谓不深刻。另一方面,文保部门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通过解读文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政策,针对易错易漏环节进行专业辅导,提前告知各类审批事项的设立依据、申报条件、材料要求、办理时限等,与建设单位同心同行。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经济社会发展与文物保护看似矛盾,但只要我们正确处理两者关系,在加强保护前提下对文物进行科学开发和利用,就完全能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甚至从更长远的眼光来看,保护文物本身就是一笔收益相当不错的投资。像法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旅游大国,长期居于入境游客世界第一的位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法国的文物古迹众多且保护出色。同样道理,文物的保护和利用也让绍兴受益良多。以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为例,假日期间绍兴旅游之所以能出圈破圈,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绍兴拥有众多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且保护利用得当的景点、街区、文博场馆,它们的独特韵味,吸引了天南地北的游客纷至沓来。

    绍兴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一直文脉赓续、弦歌不辍,实现了文化兴盛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互促。如何传承发展好既有的经验,更好地守护我们的文化根脉,同时促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是一个重要课题。我们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持续推动文物保护与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相结合,努力谱写更多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的协奏曲。风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