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 文物动态
  • >
  • 浙江文物
  • >
  • 文物保护
  • 浙江石窟,江南之最
    发布时间:2024-10-12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浙江频道

    提到石窟,人们都会想到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等地处北方的四大石窟,而地处江南的浙江,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石窟分布最为密集的省份。当地也分布着众多石窟,同样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1.jpg

    图为飞来峰青林洞风景。唐吉娜摄。新华社记者 冯源 处理。

    2024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石窟专业委员会年会暨新形势下石窟寺保护管理利用研讨会9日至12日在杭州举行。会议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浙江省文物局指导,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石窟专业委员会、浙江省文物保护利用协会、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主办,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灵隐管理处、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办,浙江电视台教科影视频道执行。

    2.jpg

    图为2021年初,浙江文物工作者在杭州西湖慈云岭调查石窟造像。魏祝挺供图。新华社记者 冯源 处理

    在会上,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局长朱海闵表示,目前浙江现存石窟以五代吴越国和元代开凿的数量最多,当时吴越国定都杭州,当地造像工艺臻于鼎盛,称得上是10世纪以后中国石窟造像中心。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文保室主任崔彪告诉记者,在全国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中,浙江省共核定1911年以前的石窟寺与摩崖造像87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石窟分布最为密集的省份。其中,1处属于世界文化遗产,11处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属于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新昌县千佛岩造像开凿于485年,是南方地区雕凿最早的石窟。它和邻近的新昌大佛寺石弥勒像同为国内少见的南朝石窟,均属“国保”。

    3.jpg

    图为2021年初,浙江文物工作者在开展石窟寺专项调查。崔彪供图。新华社记者 冯源 处理

    在浙江众多石窟中,分布最为集中的就是杭州西湖周边地区的石窟。参与专项调查的浙江省博物馆吴越国历史文化石窟展示中心副主任魏祝挺说,浙江石窟造像一半以上在杭州,精华则在西湖周边,“目前已经调查到33处石窟造像,年代从五代到民国时期,完全可以称其为‘西湖石窟’。”

    而在“西湖石窟”中,最负盛名的就是灵隐景区里的飞来峰造像。它现存造像115龛、390余尊和大量摩崖题刻。最早的造像可追溯到五代,最早的题刻刻于唐天宝年间。飞来峰造像于1982年就成为“国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西湖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灵隐管理处党委书记、主任丁水龙介绍说,有别于北方石窟寺的宏伟厚重,飞来峰造像位于山谷幽涧间,体现出江南园林之意。它具有的自然山水之美是全国石窟中的佼佼者。

    近年来,浙江文物部门在调查考古的基础上,持续实施了多项石窟保护修缮工程,并加强了对石窟的数字化与展示利用工作。浙江省的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还开展了石窟保护科技的多项攻关工作,旨在让石窟“延年益寿”。

    (记者 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