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一年,绍兴博物馆通过发布征集令、征集公告等方式,新增藏品1.9万余件,总量增至3.77万余件,增幅109%,藏品体系进一步完善。其中,不少馆藏“宝贝”,相当有来头、有看头。
一代越医研究成果入馆
新增藏品中,不乏一些有新意的、收藏价值高的物件。去年9月,绍兴博物馆接收了一份“医学”大捐赠——共计8件一代越医张若霞的资料,其中包括张若霞中医药著作以及行医证件等。
捐赠者为张若霞之孙张本齐,据其介绍,这些资料已在家中珍藏多年,如今悉数捐赠,也是为了赓续祖父遗志,同时希望将越医文化发扬光大。
记者了解到,张若霞的医学生涯成就不断。其自幼随父芳耀习医,民初设若霞氏制药厂,根据孙思邈方,自制千金丹,畅销沪上。曾与何廉臣、裘吉生、曹炳章等创建神州医药会绍兴分会,新中国成立后任苏州市卫生者协会副主席。本次捐赠的中医药著作凝结着张若霞的毕生心血,对当代中医药研究也具有参考价值。
“这8件实物资料中,最为珍贵的是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颁发给张若霞的褒奖状。”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张若霞喜爱收藏,家藏晋砖颇多。1936年在开荒时掘得青铜器3件,经考证为越国仪仗用兵器。新中国成立初,张若霞将毕生珍藏文物296件,详加说明,分装23个木箱,直运北京,受到当时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的嘉奖,褒奖状上清晰可见时任文化部部长沈雁冰(茅盾)等人的签名。
水墨大师捐赠书画作品
另一组引人注目的藏品,是去年下半年来自山水画大师罗步臻的书画作品捐赠。书画作品270件(组),涵盖了罗步臻艺术生涯各阶段的成果。
祖籍绍兴的罗步臻,1943年生于上海,是海上名家应野平入室弟子。在60余载艺术生涯中,他独创了中国水墨山水画新风格,传统与时尚互鉴,博采众长,自成一家。
在一幅立轴山水图上,可以看到罗步臻经典的狂草式大写意画法,整幅画面像是一出水墨大戏,点、画、泼、洒,笔墨酣畅飞动,灵变无常。看似空灵、幽深的画面,摆脱了对场景的刻意描摹,而以一种不经意的状态,传达对景物意境的独特解读,抒发对生活、生命、自然的悟道。这种融现代意念又不失中国笔墨精髓的表现手法,所展现的正是东方表现主义的大气凛然和精神之美。
据绍兴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馆方精选了其中78件(组)作品,举办“修悟履痕——罗步臻书画捐赠展”,展览时间为2023年12月17日至2024年2月27日。
“展览不仅是向大家呈现一场艺术盛宴,也是博物馆致敬罗步臻之举。”工作人员讲道,罗步臻捐赠的精品之作,对丰富绍兴乃至中国现代艺术史资源、构建绍兴传统书画艺术谱系意义重大。展览同时也弘扬了绍兴乡贤文化,鼓励更多有志乡贤参与到绍兴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中来。
充实绍兴博物馆新馆展陈
记者了解到,新增的藏品,很大一部分是为绍兴博物馆新馆的展陈作准备。位于镜湖湖东区域的绍兴博物馆新馆2020年开始建设,2023年12月项目完工,目前正在内部装修布置。
据悉,新馆总用地面积约35亩,总建筑面积46779.07平方米,包含基本陈列厅、临展厅、文物库房、教育互动区、学术报告厅、影视厅、数字博物馆等,项目设计以会稽山的山形抽象为建筑屋顶,以越王城残存的城垣抽象为建筑表面起伏的青石墙。
“为充实馆藏,丰富藏品类别,提升新馆展陈内容,我们努力开展藏品的征集工作。”工作人员介绍,新馆装修完成后,将定位开放型共享公共文化空间,以阐释本土历史人文精髓为使命,进一步促进绍兴文化繁荣发展。不管是新馆还是旧馆,想要持续梳理地方历史文化,拓展研究空间,各类馆藏是最重要的基础。
“去年本馆推出了27期‘越地遗珍·绍博向您征集’文物征集令,还发布了‘三缸’文化实物、史料征集令等公告,向公众征集各类反映绍兴历史文化、传统产业发展历程的实物资料。”工作人员介绍,藏品征集方式,以捐赠为主,辅以征购、暂存等。藏品类别包括但不限于,石器、陶瓷器、金属器、书画、织绣、古籍善本、碑帖拓片、书信手稿、往来公文、照片、影像及工艺作品等。
“希望新的一年,博物馆能继续受到海内外藏家的支持,为珍贵文物铺就归巢之路。”工作人员说。
见习记者 张梦霞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