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是秦桧宅,后是赵构宫:杭州又见德寿宫,一抹宋韵宫墙红
因为南北纵贯杭州老城区,这条河被称作中河。据记载,它开凿于唐代,曾经是京杭大运河联结钱塘江的要道。如今,它已无舟楫之利,只余景观功能。
最近,在流经城南的古运河的西岸,寻常巷陌里新筑了一道红墙。红墙成为杭州市民的网红打卡点,随即有人发现,它不似明清紫禁城的红墙。有媒体采访了专家,有道是彼为朱红,此为岱赭,于朱红中更多一分水墨。
一色之差,已是异代。
仿古电动漕舫船在杭州中河上。新华社发
800多年前的“父慈子孝”
这道红墙是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的外墙。2022年11月22日上午,博物馆正式对外免费试开放,迎来首批观众。在刚刚过去的元旦假期,这里每天开放1200个线上预约名额,很多杭州市民依然表示“一票难求”。
博物馆依托德寿宫遗址而建,位于杭州市上城区望江路与中河交叉口的东北角,是一座以保护、研究、收藏和展示遗址本体及出土文物为主,同时展示南宋历史文化和文物遗产的遗址专题博物馆。
德寿宫是南宋时期太上皇帝的居所。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杭州市社会科学院南宋史研究中心主任何忠礼曾指出,它在当时的临安城称作“北内”,地位不亚于位置偏南的皇宫大内。
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宋高宗将皇位禅让于养子宋孝宗赵眘。德寿宫迎来了太上皇帝赵构。这个位置之前是赵构赐给秦桧的宅第。秦桧死后,宅第被赵构收回,随后扩建为德寿宫。
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正门。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这对帝相组合的名声是有名的差,但其关系又不像外人想象得那么“铁”。秦桧病重,赵构探病回来,就下诏命其致仕。等秦桧当晚一命呜呼,赵构又把宅第收回自住。后来,朱熹还言之凿凿地说,高宗皇帝当年要身藏匕首,防备嚣张过头的秦桧。
还有专家推测,秦桧晚年,有人拍马屁说他的住宅有“王气”,而这话多半会传到赵构的耳朵里。没准这是他自己入住的一个理由。
不过赵构在德寿宫住得相当舒服,从56岁住到81岁。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王宇研究员说,在南宋时期,富贵之人能活到六十便称高寿,活到五十,也没人惋惜是“英年早逝”。
“居移气,养移体”,德寿宫代表了宋代宫廷园林营建的最高水平。它在鼎盛时期,拥有建筑270余间,其北苑划分为四大区域,布置了春夏秋冬四季景观,还辟有“小西湖”,小西湖畔有飞来峰、冷泉堂、聚远楼……
“聚远楼前面面风,冷泉堂下水溶溶。人间炎热何由到,真是瑶台第一重。”这是御用文人对德寿宫景致的称赞。何忠礼则说,德寿宫不是雄伟壮丽的类型,而以布局巧妙取胜,就像今天我们看到的拙政园、狮子林等苏州园林。
这些景观据说是因为赵构不愿去西湖扰民,所以赵眘为表孝心建的。赵构在扬州时受到金兵惊吓,失去了生育能力,之前生的独子早夭,挑选比对,最终选了宋太祖的七世孙赵眘为皇子。在挑选继承人上,赵构确实眼光独到,元代史官在编撰《宋史》时,称赞赵眘是南宋最好的皇帝——“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
王宇说,宋孝宗的家国情怀比养父要强,生活简朴,勤政爱民,也得到士大夫的拥戴。
而旧时的史家尤其称赞他的孝道,认为“孝宗”的庙号对他而言,当之无愧。据史料记载,孝宗在位时,每月要四次去德寿宫朝见高宗。南宋词人周密在《武林旧事》中有过这样的记载,淳熙十三年(1186年)新春元旦,高宗八十大寿,孝宗排出了534人组成的法驾,浩浩荡荡,前去贺寿。“四方万姓,不远万里,快睹盛事。都民垂白之老,喜极有至泣下者。”而宋高宗也显得很是慈爱,孝宗喝醉了回宫,嘱咐随从好生照顾,看天雨泥泞,也会叫他不要来朝见,夏天炎热,让他过来避暑……
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重华殿内。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20年考古,再现“北内”
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宋高宗病故。不到两年,淳熙十六年(1189年)二月,宋孝宗退位,传位光宗,也迁到德寿宫居住,把德寿宫主体改名为重华宫。余下部分之前已改名慈福宫,由宋高宗妻子吴皇后居住。
后来,宋光宗成了南宋的第三个太上皇,但是不肯按惯例搬到德寿宫。继位的宋宁宗只好先在德寿宫住了一段时间,等大内新宫造好再搬回。
此后,原德寿宫改名慈福宫,由吴皇后居住,原慈福宫则改名寿慈宫,由宋孝宗妻子谢皇后居住。吴皇后在慈福宫去世,谢皇后后来搬回皇宫居住。在南宋灭亡前夕,宋度宗将德寿宫北部改建为道教宫观宗阳宫,将南部析为民居。
从此,曾经居住过两个太上皇、两个皇太后、一个皇帝的盛极一时的“北内”逐渐圮废。而要重新发现它的遗迹,已经是800多年后的本世纪初。当时遗迹已经掩埋在距地面2.5-4米的地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郑嘉励研究员说,不像今人建房会向下挖基础打桩基,古人习惯在前人的基础上造房子,所以杭州城的地面从古至今,越垫越高。
在考古队员进场前,德寿宫遗址只是杭州工具厂厂址。该地块原计划在2005年完成拆迁后出让,建设商品房。但是随着考古深入,它的价值日益受到杭州的重视,在20余年间历经了4次考古发掘。
第一次是2001年9月至12月,杭州市考古所配合望江路拓宽工程开展考古发掘,首度发现了德寿宫的东宫墙、南宫墙和部分宫内建筑。第二次是2005年11月至2006年4月,在望江地区的旧城改造过程中,他们对原杭州工具厂地块进行了发掘,发现德寿宫的西宫墙,以及便门、水渠、水闸、水池、砖铺路面、柱础基础、墙基、大型夯土台基、水井等重要建筑遗迹。
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的园林建筑。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王征宇副研究员说:“南、东、西宫墙的发现,为我们判定德寿宫遗址的范围提供了重要依据。其面积大概有11万平方米。”
2010年4月至7月的第三次考古又发现夯土基础、宫殿建筑基址及水井、暗沟等。考古工作者由此基本明确了德寿宫遗址中轴线南部殿堂类建筑遗迹的大致分布情况。
2017年4月至2020年初的第四次发掘,囊括了第二、三次发掘的工作区域,发掘面积约7000平方米,又发现了宫殿基址、假山基础、大型砖砌道路、排水设施和水池驳岸等遗迹。
王征宇说,第四次发掘确定了最底部的南宋早期遗迹,和分为三期的德寿宫遗址相关遗迹。其中,营造时间最晚的第三期遗迹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留下了中区大型宫殿基址和西区工字殿遗迹及附属遗迹。这为对外展示提供了依托。此外,遗址还出土了各个时期的器物标本8000余件(组),其中以陶瓷器占比最高,而瓷器中又以宋代青瓷为大宗。
南宋临安城的考古工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王征宇告诉记者,由于临安城叠压在现代杭州的地下,几乎不可能开展主动性考古挖掘,最好的机会就是在基建中跟进。“我们是从一片片区域开始碎片化考古,慢慢拼凑出临安城全貌的。”
虽然德寿宫遗址有11万平方米之大,但是能有约7000平方米的考古工地已属不易。王征宇的同事施梦以说,这是南宋临安城考古工作中面积最大的一次,为以后揭示更多的南宋官署遗址乃至皇宫遗址提供了借鉴。而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副局长卓军也说,德寿宫遗址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南宋临安城考古在同一个遗址点上持续时间最长、发掘面积最大的建筑遗址。
俯瞰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用“德寿宫”保护德寿宫
2020年底,德寿宫遗址博物馆开工建设,2022年11月正式开放。项目总用地面积约2.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分为重华宫正殿复原陈设展区、南宋历史文化陈列专题展区、重华宫正殿遗址本体及德寿宫遗址考古成果展区、慈福宫正殿南宋临安城专题展区、慈福宫及相关苑囿遗址本体展示区。
这是一座形象展现南宋皇家建筑风貌的博物馆,从外观看确有“金爵觚棱晓色开”的气象。为此,卓军向媒体强调,这座博物馆并非“复建”德寿宫,而是在原地以原貌、原尺度来复原展示南宋皇家园林风格,把宋韵风格传承和保护棚建设结合起来。
“杭州作为南宋都城,长久以来缺乏具有代表性、可供观瞻的宋韵文化空间。”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专员、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首席顾问黄滋研究员担任博物馆的总设计师。他说,设计方案一方面在中区遗址保护厅棚上,标识复原展示了一组宫殿建筑组群,与遗址柱网进行上下对位,让观众既能依稀看见昔日胜景,又能真实触摸岁月留痕。另一方面在北区点缀了一组园林景观,进一步展现南宋园林艺术特征与审美取向。
对此,王宇也认为,杭州没有太多大体量的南宋遗迹,即便有遗迹,其类型也很单一,就是佛塔或者石桥。缺乏大体量遗迹,会导致人们对南宋临安城的理解出现偏差,忘记它是当时南半个中国的首都,集中了最优秀的人才、最先进的文化,维系了政权的统治。“秦汉有陵墓,隋唐不但有陵墓,还有像龙门石窟这样的大型遗迹,明清更有故宫,我们需要对南宋有一个物质上的感知。”
讲解员介绍德寿宫建筑布局。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但是在建设之初,宋代宫殿并没有实例可循。黄滋说,设计团队一方面考察了浙江省内存留的宋代建筑和古塔,一方面又依据宋代的古籍古画,力求复原德寿宫的整体格局。像北宋颁布、南宋重印的建筑规范《营造法式》,内含两浙名匠喻皓诸多智慧,南宋左丞相周必大的《思陵录》记载了大量宋高宗史事,南宋遗民的《梦粱录》回忆了临安的风貌——这些古籍都被他们反复研读。
中国古代有一种专用于绘制建筑的画种——界画。到宋代,界画出现了以《清明上河图》为代表的高峰。像《瑞鹤图》《蓬莱仙馆图》等著名界画由于准确描绘建筑细节,也成为此次复原宋代宫殿风格的参照。黄滋说,像斗拱、檐口、瓦片的颜色、屋脊上的走兽,各种细节都力求接近宋代原貌。
“对土遗址而言,回填是最好的保护方式。”卓军说,但对于链接过去与未来的德寿宫遗址而言,通过保护展示实现上承优秀传统、下启文化创新,才是它带给世人的最大价值。最终,有4000余平方米最有阐释价值并具备露明展示条件的遗址进行原址原貌展示。
露明并非是光天化日,遗址本体是在室内保护棚里展示的。展示区内夏季室温不高于26摄氏度,冬季气温不低于10摄氏度,相对湿度不大于70%,昼夜间相对湿度差不大于5%,光照强度不超过180勒克斯,而国标规定,中小学教室课桌面上的光照度不能低于300勒克斯。
“把遗址全部‘搬’进室内保护棚,就是要减少光线对遗迹的危害,抑制微生物病害。”卓军介绍说,这座博物馆的建设过程也是一次探索,即首次在最大范围内系统保护潮湿环境下的南宋建筑园林遗址。除了防治病害外,遗址保护最大的敌人是水。“这里的地下水位在一米左右,如果不能止水防水,就会变成一个游泳池。”
为此,德寿宫遗址博物馆在遗址四面围上了一个长440米、宽70厘米、深达17至18米的高强度混凝土板,形成一道止水帷幕。它把整个遗址包起来,尽可能减少对遗址的扰动,同时起到了隔断防渗的效果。
“时隔800年,我们首次见到了最大面积露明展示、等级最高、复原研究最充分的南宋皇家建筑园林遗址。”卓军表示,这座博物馆是国内首次系统展示南宋历史文化全貌的场馆,首个规模性保护展示南宋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也会为未来的南宋皇城遗址综合保护工程提供经验参考。
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陈列的出土于杭州的青白瓷童子像。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何为宋韵?
德寿宫遗址博物馆中区的重华宫正殿是一座陶瓦、木结构、五开间单檐歇山顶建筑,面阔27.2米,进深17.44米,高11.6米,其规格与《思陵录》记载完全一致,采用全榫卯结构,不用一根铁钉。它没有采用古建筑等级最高的庑殿顶,因为宋代建筑很少用到,屋顶上覆陶瓦,也因为遗址里没有发掘出琉璃瓦。
重华宫展示区布展面积约450平方米,设有两张御座,一张居中,一张偏右,模仿了高宗禅位后,与孝宗、文武百官共商国是的重要场景,以及宋代宫廷博古雅玩、茶饮休憩的经典场景。
而在中区一层,博物馆设立了南宋历史文化厅,分为序厅和背海立国、盛世繁华两个单元。从发展历史、经济文化成就、科学技术与对外贸易、文化交流等多个方面展示南宋150多年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西区的慈福宫正殿则辟为南宋临安城专题展区,全面介绍南宋临安城的选址、特色和功能区划。
讲解员在介绍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内展陈的南宋刻《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赞》石刻拓片。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在“地下”的中区重华宫正殿遗址本体及德寿宫遗址考古成果展区、西区慈福宫及相关苑囿遗址本体展示区更是博物馆的精华所在。观众可以沿着玻璃架空栈道,观赏离脚下还有约1米高差的南宋遗迹:香糕砖、磉墩、柱顶石、水道、水池及池底的木桩……它们看似平淡无奇,却是货真价实的宋廷遗物,承载了800年前的绝代风华。
不过,卓军坦言,土遗址要让人看懂是一个难题,为此,德寿宫遗址博物馆进行了大规模的数字化复原展示。重华宫遗址展区采用CAVE空间投影技术,依次指示三个阶段的遗址遗迹,还能通过三折屏幕产生超大沉浸视觉效果,让观众置身于宋孝宗为宋高宗贺寿的场景。而在慈福宫遗址展区,投影技术让原本干枯的水道遗迹流水潺潺,已经湮没800年的“小西湖”重现人间。
遗址内一共有11个数字化打卡点,通过3D互动装置、动态长卷、数字投影、交互AR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等多种方式,科技赋能展示不同时期的德寿宫遗迹和皇家宫殿建筑园林风貌,营造出原真性、即时性和沉浸式的观展效果。
“我们还充分挖掘3000余平方米的空间,展出了龙泉窑青釉六方七管占景盆、官窑粉青釉鹅颈瓶等宋代文物190余件(组)。”上城区文广旅体局副局长、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馆长施云姝介绍说,馆方通过纪录片、建筑模型、场景再现等各种展览,力求创新叙事方式和传播语言,丰富展陈结构和观展体验。接下来,博物馆还会通过开发文创产品和数字藏品,举办临展和学术研讨会,组织雅集、游园会和临时展览等各种方式,让德寿宫遗址真正成为“宋韵文化传承展示窗口”。
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内展示的宫苑建筑遗迹。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史学大家陈寅恪的名言,如今早已“出圈”,风行一时。那么,究竟何为宋韵?
长期致力于宋代考古的郑嘉励认为,宋韵文化应该包括浩然正气的爱国主义、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精神、经世致用的浙学思想、放眼天下的海外贸易、典型敦厚的士大夫生活美学、丰富多元的市民生活、奠定后世审美范式的文化艺术、以三大发明为代表的科学技术。
“宋韵文化绝不等同于包罗万象、良莠并存的两宋文化。我们理解的宋韵文化,特指两宋文化中优秀的文明元素、内在精神和传延至今的文化价值。”浙江省社科院原副院长、浙江大学教授陈野则认为,宋韵文化大致可以包括日常生活领域的物质之韵、生产技术领域的匠心之韵、社会运行领域的秩序之韵、发现发明领域的智识之韵、学术思想领域的思辨之韵、文学艺术领域的审美之韵,等等。它们呈现为思想、制度、经济、百姓生活、社会、文学、艺术、建筑、宗教、科技等多种形态。这些具有文化创造价值和历史进步意义的文明成就,汇聚成两宋文化精华之所在,凝聚为一个时代的独特气质和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