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 公共服务
  • >
  • 文物鉴赏
  • 每日一见|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玉冠形器
    发布时间:2023-01-13 来源:浙江省文物局 作者:浙江省文物鉴定站

    微信图片_20230104115026.jpg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玉冠形器

    该器高逾4厘米,上宽逾8厘米,下部宽约7厘米,厚不足1厘米,1986年在余杭反山22号墓出土,现收藏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该器玉色呈黄褐色,整体为倒梯形,上部切割“介”字形冠,下有一椭圆形孔,冠两侧略凹弧;冠状器两侧向内收,下角为内凹弧;两面均雕琢有兽面纹和鸟形象,中间为“介”字形冠兽面纹,兽面纹重圈眼,内三等分填刻线束纹,眼睑部位刻划小尖喙和卷云状螺旋线,嘴角两侧刻划卷云纹,上翘,嘴下侧刻划椭圆形尖角朝下纹样,表示兽面纹的足部;斜上两侧为鸟形象,鸟形象由首、垂囊、身、尾组成,身与尾部刻划与兽面纹眼部刻划一致。

    反山、瑶山发掘时,根据墓内位置和器形与神人所戴羽冠形状相似,命名为冠状器。早期冠状器顶部往往雕琢为半圆形。1999 年海盐周家浜M30首次发现冠状器完整地镶嵌在象牙梳上,又称之为“梳背”。良渚文化显贵墓葬中多有发现,每墓一件,均位于墓主头端部位,无男女性别之分。

    图文选编自《越地藏珍·浙江馆藏文物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