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是全国第十七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主题为“时代共进人民共享”。区博物馆立足馆藏文物资源,深入发掘红色资源,策划推出系列主题活动。当天,石刻碑刻展和博物馆线上展厅正式开展,并举办“喜迎二十大红动富春江”青少年研学等系列主题活动。
石刻碑刻展,印迹里刻着千年
6月11日,石刻碑刻展正式开展,在区博物馆北侧室外展区展出。这是区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展,而且,作为区博物馆的“馆藏式”展览,它将长期存在。
本次展览一共展出35件碑刻(石构件)和16座吉祥寺遗址出土的石刻造像,其中包括修桥碑记、开元桥记、地保碑、奉宪禁忌碑、梁端礼墓志铭等。
碑刻年代上起北宋,下涵民国,内容丰富,除历史沿革,宗教,祭祀,官府颁发的各种禁令、告示外,还有农业、水利、商业、手工业、交通、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的原始记录,是富阳历史变迁的缩影和见证。
石刻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媒介,向人们传递丰富的文化内涵。因自然风化等,现存的古碑弥足珍贵。近年来,富阳文物部门开展普查,抢救散失碑石,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做了大量工作。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时富阳文物馆从全县各乡镇征集到一批碑刻、石构件,因当时保管场地和条件限制,只能暂存于延寿禅寺后山。
为了加强对碑刻这一地方历史文化承载体的抢救性保护和综合性利用,去年7月,在多方努力下,区博物馆启动石刻搬迁项目,委托专业公司将这批石刻运回博物馆后清洗整理,保存在库房内。
经过近一年的筹划准备,石刻碑刻展正式对外开展。博物馆负责人说,这是对博物馆现有展陈内容的补充和延伸,也让更多市民有机会了解富阳的文化和历史。
线上展厅,拿起手机点点就能看
当天,区博物馆线上展厅正式上线,实现了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馆藏、相关知识图谱等内容的数字化、创意化、可视化,打破了博物馆展览时空与实物限制,提升市民观展体验。首批推出“家在富春江上”基本陈列展、“宋纸新韵”纸文化特展,市民还可在线观看富春山馆天台外景。
市民可关注“富阳博物馆”微信公众号,进入发消息页面,点击右下角“线上展厅”栏目,点击子栏目“基本陈列”,进入线上展厅,360度在线参观。点击屏幕上的音符按钮,还有语音解说,足不出户就有身临其境的观展体验。
红色研学,红动富春江两岸
区博物馆策划推出一系列“喜迎二十大红动富春江”红色研学主题活动,如开展抗战胜利走读、线上庆祝抗战胜利活动、纪念抗战胜利77周年知识竞答活动、采访抗战老兵、“线上公祭·祈愿平安”等活动,将持续到12月中旬。
区博物馆结合乡村(社区)博物馆结对共建工作,举行共建签约仪式,携手新四军两渡富春江红色研学中心,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发布“红动富春江”红色研学线路。
当天,“喜迎二十大红动富春江”青少年研学活动举行。30余名受降抗战纪念馆小小讲解员和中小学生,前往银湖街道抗日战争胜利浙江受降纪念馆和常绿镇新四军两渡富春江红色研学中心参观,深入了解革命历史,传承抗战精神,抒发红色情怀。
此外,当天结合“宋纸新韵”富阳纸文化展,区博物馆第二课堂开设“花草纸体验制作课程”,和青少年一起了解富阳纸的前世今生,传承富阳造纸文化的同时,让“非遗”走得更远。
记者 骆晓飞 通讯员 詹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