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青山绿水繁花无限,山水花园生趣盎然,九县市区的乡村博物馆串点成面、各有风姿,在广袤乡间展开一卷绚丽多彩的人文风景画。进入“十四五”,丽水市乡村博物馆建设,由点到面,由面成团,由团而集群,成为丽水“泥土”文明的承载体。
乡村博物馆,积淀着深厚悠久、鲜活生动的历史记忆和特色各异的乡土文化;也成了人们休闲学习、提高生活品质的重要平台。景宁县的大漈乡电影博物馆,墙上贴满了勾人回忆的20世纪的电影老海报,成为展示畲族文化、红色电影文化的良好窗口;在龙泉,黄陂农耕文化档案馆中,契约票证、农耕器具、生活用品数以千计,讲述着乡村农耕文化的历史。走进莲都,由老竹粮仓改造而成的老竹畲族文化馆在新时期散发出独特的历史魅力,成为老竹畲族文化的展示窗口;在遂昌革命纪念馆,中国共产党在浙西南播下的第一颗革命火种被世人看见,光辉历史在这里重述。青田县方山乡围绕三乡文化(农遗文化、华侨文化、生态文化)特色,统一谋划乡村博物馆建设,承载内涵、传承历史,让珍贵文化翻开新篇章。在云和县石塘镇,瓯江船帮文化展示馆展现了瓯江渔民独特的渔家风情与制船工艺,将历史悠久的瓯江船帮文化娓娓道来。在庆元县百山祖国家公园自然教育中心,有百山祖国家公园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它艰辛的创建历程;在缙云县锯博物馆,有鲜活的工业智慧结晶,感受锯床背后的万家灯火;在松阳茶叶博物馆,看到了源远流长的松阳茶文化和文旅与茶叶的交融。
当前丽水市第一批57家乡村博物馆(展示馆)正在加快创建中,展馆规划分布全面覆盖9县(市、区),包含革命纪念类、民俗文化类、自然生态类、科普教育类等多样化的展览主题,生动展现原汁原味的丽水本土文化,让乡村记忆在青山绿水间熠熠发光。
当然,随着乡村博物馆数量不断增加,还存在规模偏小、专业性不足等问题,且散存于乡土中的各种资源,也待系统性梳理和研究。打造乡村博物馆,既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以推动保护和利用,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帮助,提高保护和利用水平。建设乡村博物馆是留住乡村文化之根的一条好路子,尤其是有文化底蕴、地方特色、时代新意的博物馆,是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重要一笔。
有专家建议,探索长效运营保障机制刻不容缓,比如建立由志愿者组成的管理、讲解和文创研发队伍,又如探索以政府资金保障为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投资建设运营的资金保障制度,社会多方合力,把乡村博物馆办出特色,经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