偌大的操场上,分布着来自全市11个非遗传承教学基地的展示平台,戴着红领巾的小传承人们,像模像样地展示着技艺、指导着他人;人群中,有的在体验如何制作蓝印花布,有的在绘制非遗书签,还有的观摩凤桥竹刻制作。热闹而有趣,这是6月13日在吉水小学举行的文化遗产保护宣传系列活动的主题词。
6月14日,是我国第9个“文化遗产日”,以“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和“非遗保护与城镇化同行”为主题。“与去年不同,我们今年的活动设置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动感时髦,也更加亲近群众。”市非遗中心副主任王晓初表示。
“非遗欢乐园”:全民参与乐陶陶
家住市区吉水路的周阿姨一早便来到了游园现场,她细致地观看各个非遗项目展示平台,“作为嘉兴人竟然对嘉兴的非遗项目不是很了解,这次就是来‘补补课’的。”
“没想到蓝印花布在刚染好时,竟然不是蓝色的而是绿色的,真是太神奇了。”吉水小学六年级的周诗恬一脸惊讶说。而她也在这里学到了一个新词:氧化。在当天的游园现场,蓝印花布染制体验活动,刚一开场便受到了积极响应和热情追捧。戴上小手套、拿起印花胚,参与者在桐乡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传承人周继明的带领下行动起来。“真是太有意思了,没想到蓝印花布是这样染制出来的。”吉水小学四年级的杨瑞站在蓝草染制缸前,仔细观察。
“开展这个活动,就是希望能让孩子们有个切身的体验,从而真正地了解它们、喜欢它们并传承它们。”周继明表示。为此,他们特别带来200多块印花胚供大家体验。
这边是生动有趣的印染技艺体验区,那边是浓墨重彩的非遗书签绘制地。“我画好了,我画的是嘉兴灶头画。”10岁的张林博举着书签作品大声说。在得到评委老师的认可后,他捧走了一件印着非遗项目宣传漫画的T恤。“我们特意从各级非遗项目中,挑选一些制成空白书签,让孩子们照着非遗项目宣传漫画进行绘制。这样不仅能让他们在参与中熟悉嘉兴的非遗项目,还能让身穿特制T恤的他们,成为我们的宣传小使者。”市非遗中心工作人员表示。
“非遗红地毯”:草根明星齐亮相
聚光灯、红地毯,走秀台上的两件必备品也出现在当天的活动现场。18名来自全市各地的非遗传承人在这里有了一份非同凡响的体验。他们中有老者,也有青年。如同明星般,他们一个接一个在主持人的介绍下,走上了红地毯。而背后的大屏幕上,播放的正是他们的拿手绝活。
“这是我们根据传承人反映的情况而设置的一个展示环节。”王晓初表示,在此前的走访慰问中,不少传承人都提到一个问题,那就是目前在非遗宣传和普及上注重项目本身,却忽略了项目传承人。在王晓初看来,此次特别设置“非遗红地毯”环节,就是借宣传身边的“草根明星”,让大家把关注点转向打造出这些非遗文化“瑰宝”的传承人身上,为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搭建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让市民群众更多地关注传承人、了解传承人、争当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