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 公共服务
  • >
  • 专题工作
  • >
  • 2014文化遗产日浙江系列活动
  • >
  • 媒体报道【已归档】
  • 绍兴晚报:让绍兴的文化遗产“活”起来
    发布时间:2014-06-16 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周能兵

        今天是“中国文化遗产日”,“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是今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绍兴是“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文化遗产中蕴含着绍兴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想象力,体现着绍兴乃至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绍兴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好文化遗产,薪火相传,留住乡愁,让绍兴深藏在库房里的文物、陈列在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这是绍兴一道烹制不完的”文化大餐”。

      让历史记忆“活”起来

      今天上午,绍兴博物馆在斗门镇荷湖村展出《兰亭的故事》流动展览,博物馆工作人员参观荷湖乡土文化博物馆和周边历史文化遗迹,还与荷湖村小朋友进行考古DIY互动游戏。在鲁迅纪念馆风情园,越窑青瓷现场体验活动也在开展,许多游客在此感受泥如何做成坯再成为工艺品的过程。

      绍兴博物馆馆长金燕说,展览是文化呈现的一种方式,对于绍兴历史文化中特色的内容,我们就采取用讲故事的形式举办特色展览,比如《兰亭的故事》《会稽铜镜的故事》等,就是设法让历史文化记忆复活并生动起来。 1000多年前的“兰亭雅集”,铸就了一个城市鲜明的文化符号,博物馆就采用一场耳目一新《兰亭的故事》特展,解读了历久弥新的“兰亭文化”,以百余件历代《兰亭序》著名摹本、临本、拓本为核心的展览,让兰亭故事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走出绍兴、走上航班,用古代的藏品讲述现代的故事。

      绍兴鲁迅纪念馆副馆长徐东波说,鲁迅纪念馆中的三味书屋早读、过年祝福的演示,也是一种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生动样本,绍兴名人故居很多,名人文化遗产的活起来这篇文章做得不错,但还有许多文章可做。博物馆、名人故居,都能够让历史文化记忆“活”起来。

      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绍兴图书馆有16万册古籍,如拓片、信札、书画等,蕴含着巨大的能量。

      “以前,绍兴大量的古籍方面的书都‘躲’藏在图书馆中。很少人能接触它。现在我们也开始在整理、普查和挖掘。”绍兴图书馆历史文献部主任鲁先进说:“我们首先通过普查、整理,然后再从展线向网线发展,让更多的人知晓它。”

      鲁先进介绍说,今后,绍兴图书馆老楼是以古籍、地方文献为主的研究开发中心。图书馆首先将古典文献开发出来,让一些孤本、珍本重新出版,为人所用;其次开展古籍体验活动,让人们体验线装书如何做,古籍书如何修复,碑上的文字如何拓下来等,让老馆区成为实践基地;还可以将家谱馆利用起来,绍兴馆藏家谱、老谱180多种,新谱有120多种,这些家谱如果利用得好,会使很多海内外华人来绍寻根寻源。此外,建立起书法文献馆、影像馆,把绍兴的书法、地方戏曲通过点播、查询等方式,再现书法之美、戏曲之美。

      要“活”起来

      就加大保护和创新力度

      任何文化遗产,都有自己的生命。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是我们当代人的责任。

      许多文物的价值并不被一般人所认识,像陶瓷、书画,一直锁在库房人难识。近几年绍兴市文物部门连续出版了古桥、陶瓷、古遗址墓葬、馆藏书画等书籍,图文并茂,就是要让人们知道它,保护它。那些散落在大地上的文物,如古建筑等,都需要人们认识它的内涵与价值。

      让绍兴历史文化活起来,不仅要加大保护,也需要创意与创新。越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谢一彪说,绍兴的历史文化一直闪发着光芒,越文化更是成为一种精神和象征。而传统的文化需要我们挖掘它,并进一步创新。以绍兴酒文化为例,女儿红有电影、有歌、有十八年美丽的传说,它的文化超越了酒自身,可以进一步演绎它的文化,如抬女儿红、行女儿红成人礼等,通过文化创意,让传统的文化活起来。

      事实上,越国风情的演绎与展示,越国歌曲的复制与复活,利用宋六陵建立遗址公园等,都是让历史文化“活”起来的表现。有关专家认为,让绍兴历史的记忆清晰起来,让绍兴的历史文化“活”起来,最难能可贵的是创新和创意,通过创新与创意,给历史留下我们这个时代的文明。